第七百七十九章 渐生去意

李家大多数时候是风平浪静的。??

有这么一位懒散惫怠的家主,明明一身本事却偏偏云淡风轻与世无争,李家的日子自然也不可能过得雷鸣电闪惊涛骇浪。

所以,李素与安平侯的冲突对李家来说,算是一个事件,李家上到薛管家,下到丫鬟杂役,闲来无事时总会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悄声议论几句,某知情人士面对围在自己身边一脸求知欲极强的人们时,总会不自觉地露出一副鹤立鸡群的傲然姿态,好像自己知道了一些内幕八卦消息便多么了不起似的,无形中生出一股莫名其妙的优越感。

事件归事件,李家上下却没有任何紧张或不安,尤其是安平侯还亲自登门道歉过了,对李家来说,这件事只不过是无聊日子里的一个谈资,一个八卦话题,它的作用仅止于给单调的日子多几分调剂的色彩。

李家的主母也很淡定,尽管她知道得更多,知道这件事没外人看到的那么简单,也知道自己的夫君在谋划着什么,布局着什么,这个布局与李家的退路有关。

一个家族的迅成长,总是危机与机遇并存的,许明珠这几年也渐渐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明知这件事背后有长孙无忌的影子,明知李家有可能会遇到很严重的麻烦,但许明珠心里却并没有任何不安,相反,此时的她无比平静,甚至可以用“气定神闲”来形容。

因为她相信李素,相信自己的夫君,她的夫君是天底下最聪明的人,最有本事的人,只要他想做的事,没有做不成的,而他想解决的麻烦,也没有解决不了的。

尤其是,许明珠最近察觉到李素对她也有了一些变化,朝堂事,门阀事,不论大事小事,公事私事,李素都会毫无保留地告诉她,有时候甚至带着几分商量的语气,尽管她不可能拿出任何有建设性的意见,尽管她经常连听都听不懂,可李素还是很耐心,不厌其烦地给她解释,然后说出自己的看法,顺便有意无意地教她遇到什么事该如何应对,似乎在把她往女强人的方向培养。

对许明珠来说,这无疑是非常可喜的变化,她在乎的不是掌握某种权势,也不是参与了某件大事,而是清楚的了解了夫君每时每刻在想什么,做什么,为何这么做,这个……很重要。

曾经的失落,曾经的惶恐,曾经因自己的一无所知而害怕的心理,不知不觉间消失殆尽,如今充盈心中的,是满满的自信和欣喜,有一种找到了夫君,也找回了自己般的释然和安宁。

…………

相比许明珠的自信,一直在李家当丫鬟的武氏却越来越不平静了。

说来武氏在李家的定位有点怪异,李家上下从薛管家到丫鬟杂役们都知道她的身份是丫鬟,而且是个很奇怪的丫鬟,因为这个丫鬟平日里不需要做任何事,薛管家也无权指使她,她工作的地点更是令人惊诧,——她在家主李素的书房工作。

大户人家对**还是非常注意的,尤其是主人的**,而主人的书房便是家宅之中最**的禁地,家里打扫书房的下人都必须由主人指定专人,连家主的正室夫人想进书房,都要先敲门再进,从这个角度来说,书房甚至比主人的卧室更禁忌,不是随随便便能进的。

而武氏,却在家主的书房里工作。

没人知道她到底在做什么工作,有内院的丫鬟路过不小心瞥见书房里的她时,她正在书房里认真地看书,一手捧着书,另一手拎着毛笔,看着看着,不时下笔在纸上写下几个字,然后,翻页,继续看,偶尔垂头写字……

如果一定要说武氏具体的体力工作,大概只有一桩,那便是李素的书房全由她来打扫,任何人不准擅入。

一个能在家主书房禁地工作的丫鬟,一个与薛管家平起平坐的丫鬟……没有任何说法和解释,李家上下却非常有默契地将武氏当作李家一个特殊的存在,连薛管家见了她也会主动上前见礼,脸上的笑容无比殷勤热切,而武氏也只淡淡颔,应付般回以一礼,一来一往间,武氏在李家的地位竟无比然起来。

别人不知究竟,所以敬畏。但武氏却很清楚,自己在李家名为丫鬟,其实是门客。

门客有什么作用?

家主疑难或危难,门客必须挺身而出,或为家主出谋划策,或为家主挡刀挡箭,武氏所扮演的角色,便是为李素出谋划策的门客,睿智,冷静,直指时弊,一切以李素的利益为原则。

武氏已渐渐习惯了这个身份,在李家,她是然的,受尊敬的,没有任何人敢欺凌她,就连主母许明珠,也对她保持着非常客气的态度。

然而,武氏却很无奈,因为这两年观察下来,她渐渐现,以李素的能力,他似乎根本不需要任何谋士门客,许多事她还没张嘴分析,李素已经想好了对策,而且事实证明,李素的对策往往都是最正确最合适的做法。

家主太聪明,尤其是比谋士门客聪明,对门客来说,无疑是很受伤的事,武氏在李家越来越现自己已没了存在感,似乎她的存在对李素而言可有可无,李素总有自己的主意,对生的任何事的看法,李素总比她精妙得多,相反,武氏反而常常被李素教导指点,每说到最后,武氏才一脸恍然大悟,随即便是无尽的羞愧。

武氏拼命想改变这种现状,因为太伤自尊,相比当初刚来李家时的浮躁和稚嫩,如今的武氏已改变了许多,武氏渐渐变得越来越稳重,越来越冷静,与李素分析商议事情时越来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偶尔也能收获到李素一记赞许的目光,那一瞬间武氏觉得非常有成就感。

然而,终究还是不如他。

对李素,武氏甚至有种畏惧感,她感到自己时刻被李素拿捏在手心里,或许不至于没法动弹,可是,动弹的范围终究有限,就像那只姓孙的猴子,无论翻了多少个筋斗云,飞了多少个十万八千里,他还是没有飞出如来佛的手掌之外。

…………

这次李素与安平侯的冲突,后来安平侯亲自登门道歉,武氏便隐隐察觉到不对劲,有心想上前问问究竟,可是李素却一直牵着许明珠的手,从前门走到内院,武氏远远跟在后面,直到夫妻二人说完了话,许明珠嘴角噙着轻笑回了屋,武氏才怯怯地站了出来。

李素转身后便看到了她。

武氏的模样仍旧有些青涩,就那么怯怯的站在内院一株桃树下,桃树上的桃花正迎着春风绽放,树下粉色的落英里,武氏亭亭而立,人面桃花相映红。

画面非常的赏心悦目,李素有过短暂的失神,随即朝武氏温和地笑了笑。

“你有事?”

武氏洁白的贝齿咬了咬下唇,仍旧柔柔怯怯的样子点头。

“有事就说,莫扮出这副不胜凉风般娇羞的样子,咱们认识这么久了,彼此是个什么德行大家都清楚,还是请武姑娘收了妖法吧。”李素笑得很灿烂,但话说得却很不客气。

武氏一滞,不胜凉风般的娇羞顿时消逝得无影无踪,随即小心翼翼地白了他一眼。

看着李素那双清澈如水的眼睛,武氏不由暗暗苦笑。

果然,在他面前,自己根本无从隐藏掩饰,他的眼睛像一面照妖镜,任何妖物在他面前都会现出原形。

“公爷,您与安平侯之间……”

“哦,小事,昨日有过冲突,现在你也看到了,安平侯亲自登门赔礼,事情算是过去了。”李素漫不经心地道。

武氏犹豫了一下,道:“公爷,奴婢以为……这不是小事。”

李素看了她一眼,挑了挑眉,笑道:“愿闻武姑娘高论。”

“奴婢听说,公爷与安平侯之子的冲突,是因侯家而起?”

“不错。”

“侯家已颓败,公爷却为了侯家而与安平侯结仇,您……权衡过利弊吗?”

李素深深看着她,笑得若有深意:“武姑娘,人活在世上,是否做每件事都必须先权衡利弊?佛祖曰:‘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时,他权衡过利弊吗?”

武氏迟疑片刻,神情忽然浮上坚定,道:“佛祖有**力,有不死身,所以他敢入地狱,不在乎利弊,只因有恃无恐,公爷,恕奴婢冒犯,您……不是佛。”

李素愣了一下,显然武氏今日的话锋有些犀利,于是笑着摇头道:“武姑娘,你可以对神佛没有敬畏心,但你不能只凭利弊得失去做人做事,这种人活到最后,哪怕能够长命百岁,可是……终归少了一丝人味儿,你说呢?”

武氏脸色一白,随即垂下头,轻声道:“奴婢听懂了,公爷是在责骂奴婢……”

李素长长叹息。

武氏美丽聪慧,可他却从来不敢生出将她收为侍妾的念头,这就是根本原因了。

她的无情冷酷,是刻入骨子里的,岁月沉淀越久,她会变得越冰冷,哪怕外表再艳丽,可她心中却没有情,她眼里的世情万物,只有“利弊”二字,这样的女人,无情的本性是无法改变的,就算收为侍妾后她能安分几年,一旦遇到对她更有利的人或事,她绝对会毫不犹豫地背叛自己,登上更高的枝头。

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先看眼缘,其次看脾性,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还得看三观,三观若不合,再投契的两个人也不会走到最后。

李素已不想纠正武氏的三观了,这是件很累的事,而且能纠正过来的概率极小,懒散如李素者,绝不会把时间浪费在这种注定徒劳无功的事情上。

“罢了,你回书房好好看书吧,嗯,莫只看那些兵书策论,也该多看看圣贤之道,或许你觉得圣贤之言枯燥迂腐,但是,圣贤的话能流传千年,必然有它的道理,千年华夏子民,从出生到死去,如何做人的道理皆是上古先贤们教的……”

武氏不敢再反驳,垂头应是。

李素叹了口气,他知道自己这番话还是白说了,她肯定阳奉阴违的,李素很早就知道,她打从心眼里看不起圣贤,尤其是圣贤关于人性中“真善美”的部分,在她看来,全是满篇荒唐,愚民之论而已。

苦笑摇摇头,李素转身离开,却听到身后武氏叫住了他。

李素回头,静静地看着她。

武氏俏脸涨得通红,神情犹豫挣扎片刻,方才讷讷地道:“奴婢记得公爷曾经说过,东宫太子最后的人选,并不一定是朝野皆认定的魏王李泰,公爷的话,奴婢一直记得很清楚,奴婢斗胆再问一句,时至今日,您……还是这么认为的吗?”

李素呆愣一阵,接着脸上浮起耐人寻味的笑容,深深地注视着她。

武氏被李素的目光盯得浑身不自在,头却越垂越低了。

半晌,李素才收回了目光,长长一叹,淡淡地道:“没错,时至今日,我仍旧不看好魏王泰,他没有当太子的命。”

武氏沉默许久,忽然屈膝行了一礼:“奴婢明白了,谢公爷教诲,奴婢……回屋再想想,再想想……”

李素看着武氏的背影,心中泛起许多感慨。

他知道武氏为何没头没脑问出这个问题。

心比天高的人,永远在找寻机会,永远不甘人下,永远有一颗俯瞰苍生的心。

这样的心态,武氏有,李世民也有。

…………

…………

自从安平侯刘平登门赔礼之后,李素与刘显的那点小冲突迅平息下来,两家已然一团和气,就连长安城的市井民间也没翻起半点波涛涟漪,仿佛什么事都没生似的。

许明珠去过了侯家,不但给侯家留下了许多礼品,还留下了二十名李家部曲,他们遵照李素的吩咐,日夜轮值在侯家门口,尽职尽责地保护着侯家人的安全。

不出意料,安平侯府的人似乎有了忌惮,也没再敢上侯家闹事寻仇,或许曾经有过寻仇的心思,毕竟如今的侯家对安平侯府来说,大抵跟一只蝼蚁差不多分量,轻易便能捏死,只不过自从二十名李家部曲在侯家破败逼仄的小宅门前威风凛凛地站值守卫之后,便没有人再敢打侯家的主意。

李素用实际行动向所有人宣告,侯家的恩怨,由泾阳县公府接手了,无论恩或怨,泾阳县公府照单全收,绝不打折。

**************************************************************

ps:还有一更。。。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