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传承

给观澜上院安排课程表,其实也没什么难的。采用的是,上午四课,下午四课的方式,每位师父穿插授业。

这样,不但师生都不至于疲累,而且也能按各个师父不同的善专,还有课业的轻重,来增减课时。

最主要的是,几位师父都不年青了,这种一天最多授来一个时辰,而且是分两次进行的方式,对他们的身体也有好处。

至于他们也要试用墨板教学的要求,在唐奕极力反对之下,没有达成。

一来,写板书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二来,灰尘太大,不利健康。

要知道,这几位可是国宝级的大儒名仕,多活一天,都是观澜书院乃至大宋朝赚到了!

唐奕之所以又是定下养生餐食,又鼓动他们每日晨练,就是为了让范仲淹这几位老师父身体棒棒的,多活几年!

.....

生活就是这样,唐奕其实也没想到,小小的一套拼音注音**对这个时代这么重要;也没想到,不经意的一些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的方***起到这么大的作用。

更没想到,本以为会很耗精力,很艰难的民学,其实并没有他想像中的那么难办。

起初,上院的儒生看先生们都去听唐子浩讲请,一时搞不清状况,怎么几位大儒都去看唐子浩教鬼画符了?

于是,他们也耐着性子来听了几节课。

一听下来,他们才发现,原来那鬼画符是极为高绝的注音法,自然都来了兴致,认真地跟着学了起来。

后来,因为民学围的人太多,而且谁都可以来听,又吸引了一些回山村民和山下挖河湾的民夫弟子跑来听讲。

再后来,董惜琴闲来无事,也抽空来到课舍之中,听唐奕讲课。

唐奕不但不反对这些人来,反而颇有成就感。

不过,这也苦了唐奕,为了让外面的人也听得清楚,他不得不尽量地大声讲课,没几天,嗓子就受不住了,几乎说不出话来。

但是,没想到的是,他这种尽心尽力、有教无类的授业精神打动了一些人,使得观澜民学以一个让唐奕始料不及的速度迅速壮大!

.....

唐奕的嗓子讲课讲哑了,以至于根本无法继续上课,二十七个孩子,加之上百号在课舍外面听课的百姓失望之余,也由衷地心疼起唐奕。

后世的人可能无法理解那个时代的普通百姓对知识的渴望,看似唐奕做了一件不起眼的事情,但对于大宋的普通百姓来说,这却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

最开始,是上院的一个儒生找到唐奕,这个儒生是随孙复从泰山书院投奔而来的,姓胡,名林,字众森。

胡林来找唐奕的目的,让唐奕颇为意外,他想帮着唐奕在民学授课。

按说,明年开春就是大比,胡林二十有二,正是待考之龄,不应该到民学来分散精力。

不过,两人一聊,唐奕才知道,这个胡林,家境殷实,在老家,胡家是数一数二的富贵人家。他在泰山书院之时,就属于不上不下,混资历的存在。

胡林跟着孙复来到观澜书院,全是因为这货想出来长长见识。对于什么春闱之事,他根本没兴趣,而且水平在那摆着,就算想考也考不上。

这些天,胡林也在民学听讲,而那种上百号穿着粗衣破袍,眼巴巴看着唐子浩一个人在堂中授业的场面,把胡林深深地被震撼了。

原来,即使不用名、不用权,也不用钱,只需要如此简单地一点点付出,就能得到如此的成就。于是,胡林来找唐奕了,他想像唐子浩一样,站上三尺讲台,用学问去感召更多的人!

对此,唐奕当然是乐意的.。

《蒙学》课本之中,除了开篇的拼音法,《三字经》后面的东西几乎都是儒家的经义节选,找一个人来教根本就不是问题。而且,说不定比唐奕教得还好呢。

...

胡林是第一个,却不是最后一个。

胡林站上课舍讲台的第二天,就有一个叫马阳马子明的儒生找来了。这位更加让唐奕欣喜若狂,因为马阳不单能教《蒙学》,他还能教《数术》!

宋人,真正精研数术之学的人真是少之又少.,就算精通的,在唐奕面前,真的就是不值一提.。

做为一个后世的理科生,都不用拿什么高数、微机分这种东西,只需要初中数学的一元二次方程,就能把绝大多数人轰成渣渣。

这个马子明虽然肯定达不到唐奕的水平,但是,教给蒙童的,本就是极为简单的加减法,马子明是完全可以胜任的。而且,以他的数学基础,唐奕已经在琢磨着传授他一些高等数学的知识,将来说不定会是自己的一大助力。

....

胡林和马阳的加入,一下子分担了唐奕很多的压力,就算他嗓子哑了没法开课,也可由两人代之。而二人也给观澜上院的儒生做出了榜样,范仲淹也似乎看到了一条全新的教学之路。

这种更开放,门槛更低的育人之法,比之儒家闭门造车,关起门来实行精英教育的方式,更容易在百姓之中传播。

所谓知书达理,识字之人、懂理之人越多,对大宋来说,就越有好处。

于是,范仲淹干脆让上院儒生,除了明年应试之人,余者轮流去民学授业,一来磨砺自身,二来传道天下。

范大神甚至觉得,要是天下的书院都能像观澜一样,那大宋得多出多少知书知理之人啊!

...

只不过,范相公也不想想....

也就观澜书院敢这么玩吧,别的书院,就算是朝廷的官学也玩不起,因为他们没有唐奕这个拿钱不当钱的财神。

就这样,以上院文生教导蒙童、百姓的制度在观澜书院算是形成了传统,以至于观澜书院的名声进一步的提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唐奕,本来是打算自己一个人撑起民学,却不想,他低估了大宋读书人的良心...

低估了,观澜上下一心的力量!

...(未完待续。)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