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6铀计划
德国研制核武器实际上是有先天优势的,同样也是德国科学家,在1938年最先提出了核裂变理论。
有先进的理论基础,德国人却没有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不得不说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
这件事情首先就和德国排斥其他种族,迫害许多非日耳曼科学家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要知道,大名鼎鼎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就是因为德国的迫害不得不离开的。
实际上不仅仅只有一个爱因斯坦,超过两千名工程技术人员和科学技术专家,因为德国的激烈种族政策离开了这个国家。
如果说这些人的离开,对德国的高级技术没有一点影响,这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除了极端激进的种族主义迫使大量的科学家外逃之外,本土科学家走错了道路,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以海森堡为首的德国物理学家们,固执的认为核武器并不容易研制出来,困难和投入无法成正比。
其中还有各种各样的提炼武器级别铀原料使用的石墨被反战人士破坏,掺入了杂质导致提炼失败。
又比如说海森堡的计算公式错误,导致了德国对核武器的重量估算错误等等。
这一系列可能有也可能没有的故事,最终导致了德国核武器的研制最终荒废,成为了一个历史谜团。
最后一个方面,就是盟军对德国核武器研制基础设施的针对性破坏,英军针对挪威重水工厂的特种袭击,同样堪称特种作战的经典。
在这种情况下,德国的原子弹研究最终失败了。可是李乐现在的局面要比希特勒面对的局面好的多。
他干掉了英国这个破坏大王,挪威的重水工厂遭到破坏的可能性大大的降低了。
同时,他刻意检查了各种实验材料,避免了出现实验材料被人破坏的问题。
最后,李乐还根据后世的先知先觉,给德国科学家们指明了前进的道路。
可千万不要小看这条道路,有这个道路和没有这个道路,核武器研制进度绝对是无法相比的。
不得不夸赞的是,美国这个国家在做事的时候,是很有一股不到黄河心不死的韧性的,他们的坚持可以让很多国家汗颜。
同样的事情如果放在德国身上,还真的未必能搞成。在苏联后来接着搞核武器研究的时候,实际上是有一个极大优势的——苏联至少知道核弹是可行的,而且以现在的技术水平可以实现。
相对条件下,美国当时是不知道核武器究竟是不是可行的,美国真的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指路的那个所谓的明灯。
虽然当时对核物理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了。苏联德国甚至是日本,都有相应的核物理研究。
可是即便拥有一套完善的核武器研制理论,没有成功的案例,大家实际上还是无法肯定的得出原子弹一定成功的答案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毅然决然的投入了20亿美元,还有无数电力,来研制生产原子弹,本身是需要莫大勇气的。
而有些时候,往往就是这个勇气,击退了许许多多人和国家在某些方面和领域内的尝试。
所以不要盲目的崇拜苏联比美国研制原子弹短了多少年,我国比苏联研制原子弹又短了多少年,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如果没有美国搞出来的那枚原子弹,可能苏联和中国,虚耗十年都未必敢迈出搞原子弹的那一步呢。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李乐这个穿越者,在核武器研制这个大方向上,能够给德国核武器的研制,带来多么巨大的转机。
大方向上的指引,已经让海森堡等德国科学家有了迈开步伐的勇气,而在具体操作方面,有元首挑头执行的大工程,可要比其他放养状态下的计划,执行力强上千万倍。
在研究原子弹的问题上,美国是专门成立了一个部门来管辖所有的核项目的。
一开始是纯科研的铀顾问委员会,之后项目进入工程发展阶段,形成曼哈顿工程,与基础研究同步进行。
光委员会的成立,就耗费了美国两年的时间,可是这时间不是白白浪费的,因为一旦形成了程序上的统一,确保了权力的集中之后,在美国想染指核工程的任何部门,都必须服从统一调遣。
这不是开玩笑的,就比如说海军想要参与到核武器研究的项目中来,可以出人出力出钱,但是却没有任何的指挥决策权限。
而在这方面,第三帝国却正好相反,大家省去了互相扯皮的时间,可是各个部门各干各的。
军械部、威廉皇帝学会、各个大学,甚至是某些部级单位都有自己的核研究机构。
虽然说起点较高,研制的科研力量同样雄厚,可原本资源就不够,这下更分散了。
更让人郁闷的是,各部门的研究方向也不一致:雷德尔和邓尼茨等海军高官,就一直想把核发电用于潜艇和战舰。
与之相反的是,美国在1942年的时候就基本终止了核发电项目的研究,专心研究核武器方向。
现在有了元首的加入,原本就高度独裁的第三帝国机构,迸发出来的力量,要比想象中的更加庞大。
各个部门都结束了相关的研究,由伟大元首的一句话,加入到了一个规模庞大的研究机构之中,为德国的核武器计划添砖加瓦。
这个规模庞大的计划,就是德国的“铀计划”。它计划在1944年,为德国制造出世界上第一颗核武器。
“日本的离心机和提纯设备,我们已经完成了评估……技术上有一些可以利用的部分,相关的部门也已经开始实践了。”海森堡独自面对元首的时候,话就比较多了。
他是真心佩服面前的这个元首,因为这个元首笃信海森堡的量子物理,并且非常坚定的支持德国物理科学家的核研究。
就和法本公司的掌舵人认为一个懂化工技术的元首值得支持一样,海森堡等物理学家,也认为有一个懂物理的国家元首,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这就好比一个和尚发现自己所在的国家皇帝信佛一样,是一种难以言明的心心相惜。
至于说元首为什么笃信原子弹一定可以被制造出来,技术上也是允许的,海森堡觉得完全不是重点。
作为一个物理学家,他要做的事情就是带领一大群科学家们,完成人类进入核物理时代的巨大进步。
当然了,是进入核能源时代,还是进入核武器时代,这个就不是他这个科学家能够左右的了。
“监督每一个环节,如果出了问题,不要盲目的下结论,从根源一步一步排查,不要出现任何想当然的情况!”李乐千叮咛万嘱咐的说道。
历史上的德国可没有搞出过原子弹,问题出现在哪里,李乐也只有史料这种不太稳定的了解途径。
他真的不知道是因为英国特种部队的破坏,还是因为海森堡的渎职,造成了德国核物理研究呃滞后。
所以他只能一边让海森堡帮他研制原子弹,一边想尽办法来监督每一个环节。
当然,李乐在暗中还安排了另外一个研究小组,一步一步的复查德国核武器的研究。遇到任何一个问题,他都要亲自过问一下。
倒不是李乐懂核物理,他学到的有关核武器的理论知识,差不多就是高中物理应付高考的那几句课本内容罢了。
可是他知道大概的研制方向,就可以在宏观上判断出海森堡是究竟在有意拖延,还是真的在一心一意的做事。
另外他也能够根据进度,判断出自己国家的核武器研究,有没有被敌人打断,有没有受到不良因素的干扰。
“我明白,我的元首……电厂的建设施佩尔已经批准了,不过提纯铀原料的速度,短时间内还是无法提升的。”海森堡提起这个来,就显得有些遗憾。
德国本身就是一个缺电的国家,新建的电厂,施佩尔要先用来生产前线急需的武器装备,然后还要再分出一部分巩固民生。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电力,德国要想成为世界第一,必须要提升自己的发电总量。
在这种大环境下,核武器上消耗的能源,也就并不会太多了。李乐对此也很无奈,因为他毕竟不能暂停对苏联的战争。
“抓紧时间,我们的时间真的不多了。”李乐无奈之下,也只能让海森堡尽可能快的完成预定计划了。
李乐打算在1943年提纯出足够生产核武器的几公斤铀235原料,再用1年的时间搞出真正的原子弹来。
他估计美国会在1945年前后研制出可以实战的原子弹,德国在那之前,也必须拥有自己的原子弹才行。
“遵命,我的元首!”海森堡赶紧点头说道——他现在手里可是有5亿多金马克的研制经费的,这可比建造一艘战列舰多太多了。所以他不能拒绝,也没有任何理由拒绝元首的要求……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