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3章 “一亩三分地”上试种红薯

吃完三样与众不同的早餐后,正德帝打了个饱嗝,然后问道:

“马国主,红薯的三种吃法朕品尝过,的确不错。不过,你说的这个亩产千斤甚至两千斤,到底是真是假啊?要是真的,那可真是我大明百姓之福了!”

一干大臣们也纷纷点头,要是真像马林说的那样,以后谁家还会饿肚子?在大明,最穷的人家也有几亩薄地。而按照马林所言,即使薄地,亩产也有千斤以上。5亩薄地,岂不是最少也要产5000斤红薯?就算一半拿来交租税,还留了2500斤呢,绝对够一个五口之家使劲吃了。

最让人不敢置信的是,马林居然说陕北的黄土高原也很适合种植红薯。这就不得了了,陕北属于三边总督辖区,是大明农业最糟糕的地区之一。

用一句话形容陕北,就是“穷山恶水出刁民”。因为黄土贫瘠,那边基本都不种小麦,而是种小米。主要是,那边灌溉困难,难以种植需水量大的小麦。

但小米亩产本就低,加上黄土贫瘠,陕北那边一般亩产只有百来斤。就算家有20亩地,也照样穷得叮当响。

要是红薯真的很适合在陕北黄土高坡地区种植的话,哪怕是亩产千斤,20亩旱地也能产2万斤啊,绝对让当地人远离饥饿了。

所以,不止正德,其他人也不相信红薯有这么高的亩产。而且,大家都怀疑马林吹牛比啊……

……

马林想了想,现在刚进入农历6月下旬,正处于夏季。而在后世,红薯有一个分支,叫秋红薯,或者叫夏红薯。而秋红薯正是在7月份种植,10到11月份收获。

于是,马林就直接回答道:

“陛下,臣可以亲自负责种植,给大家看一看效果!”

“现在种植?是否太迟了?”正德犹豫道,还有个把月就要入秋了,好像时间上不够啊。

“不迟,红薯生长期短,最多4个月,现在种植,正好!”

然后,马林找来几百斤新鲜的红薯,洗干净后,放入湿热环境,任其发芽……

当看到红薯有某一块开始发芽后,就切下来,单独作为一个植株的种子进一步培育……

然后,纷纷发芽的红薯各部分,被栽入泥土中,并施了肥……

马林种植红薯的地方,被安排在了皇帝作秀耕田用的“一亩三分地”上……

所谓“一亩三分地”,原本是指京城先农坛附近观耕台前皇帝主持春耕仪式时,亲自下田耕作的那一小块田。当然,皇帝耕地只是象征意义,也就来回四趟,然后就闪人,教给专职的农民去耕种。

为了表达对红薯的重视,正德帝让平时管理“一亩三分地”的农夫们腾出三分地,专门给马林种植秋红薯。

然后,马林就成了专业的农夫,一边培育红薯发芽,一边让人耕地,好把发芽后的红薯种入地里……

种下地后,马林并未轻松下来,而是忙忙碌碌的。为了保证红薯的产量,最基本的粪肥是必不可少的。还有草木灰,作为土钾肥,也是必不可删少的。

唯一让马林伤脑筋的,就是磷肥不好搞,哪怕是土法的磷肥……

一直以来,华夏古代农业都很发达,汉朝时就开始流行使用粪肥,导致粮食产量居高不下。后来,又发现含钾的草木灰也能肥田。

所以,华夏农民们虽然不懂啥叫“三肥齐全”,但也误打误撞地早就学会了施加氮肥和钾肥,只差磷肥了。

但磷肥真的很罕见,除了自然界里的磷矿石外,就只有骨头粉什么的带点磷了……

偏偏磷肥的作用还挺大,可以缩短作物的生长周期,还能增加作物产量,改善作物的品质等等……

可马林并不想把磷肥的秘密透露给大明,因为,大明官员心里藏不住事啊,有点好东西,肯定急着显摆,特别喜欢“昭告天下”。

明朝人知晓了这些秘密马林并不担心,毕竟,明朝农业本就发达。可是,若是欧洲人知道这些,那就不好了……

马林能在欧洲成为能养得起6万大军的顶级富豪诸侯,和他利用别国不知道的先进农业技术有很大关系。

若是他把这些招数告诉明朝,要是将来别国偶然从大明得到这些技术,肯定会引发欧洲农业上的革命。

像是原本历史上的荷兰,不就在17世纪,就搞了什么“农业革命”吗。而荷兰人之所以在本土搞什么“农业革命”,就是在占据了台岛后,通过想台南的汉人移民,学到了不少东方农业技术,并促进了荷兰农业的大发展……

当然,现在台岛归马林了。至于荷兰人,还是哪儿凉快去哪儿呗……

而葡萄牙人和大明有矛盾,加上侵占了大明的小弟马六甲王国的首都,正好引起了大明君臣的不满,很长时间内无法跟大明王朝好好接触了。而这段时间,对于马林来说是最宝贵的。只要渡过这段时间,到时候,自己就赚够钱了……

而且,明朝粪肥和草木灰的利用已经很成熟了,他也不好说不行,反而要重视粪肥和草木灰的使用。

但若是不施加磷肥的话,从农历7月过4个月正好到了11月初的样子。那时候,已经是初冬了,非常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所以,为了让红薯顺利结出果实,马林必须抓紧。而抓紧的办法嘛,自然是寻找磷肥的替代品了。要不然,生长慢了,估计满朝君臣都无法看到红薯的收获了。

最终,马林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从鱼多的河塘地步捞淤泥……

有鱼类生活的河流,鱼死后,尸骨肯定沉入河底,与淤泥融为一体。如此,鱼多的河流的底部的淤泥,含磷量肯定不低。虽然远不及正常的磷肥,但多捞点,肯定没事。毕竟,河泥又不像花费,用多了还烧跟……

于是,马林开始让刘谨找锦衣卫帮忙打听,京城哪条河流里鱼多。然后,派人去挖河泥,作为“一亩三分地”上那三分地的红薯的磷肥。虽然含磷量低,可胜在河泥没有副作用,使劲堆就是了……

同时,粪肥和草木灰什么的,也是大量上。反正都是天然绿色肥料,用多点也不怕。不像化肥,用多了容易烧根……

b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