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如是我闻
“涂老修炼出真气了。”林易问道。
“还请先生验证。”涂老闻言,不禁也有些忐忑,万一是自己的错觉,那这事情就太尴尬了。
林易伸出手轻点涂老小腹的位置,略一凝神,便感应到了一团活泼的真气。他解释道:“经脉就是真气运行的……”
说到了这里,话音戛然而止。
“没有经脉。”林易轻声低语道。
下一刻,一缕无极仙气进入到了涂老体内,林易认真的检查了一遍,却未曾找到经脉的痕迹。
“难怪这个世界以炼体的人仙之道,和炼神的鬼仙之道为主,如果人也没有经脉,那么练气之道该如何继续修炼下去?”
林易心中念头急转,思考着这个棘手的问题。
看着林易有些沉重的脸色,涂老心中惴惴不安,难道自己修炼错了,为什么林先生不说话?
林易将目光投向了藏书洞外,几只小狐狸在洞口玩耍,留下了一个个足迹。
一句话浮现在他的脑海中,“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林易脸上浮现出笑意,他转过头来,指着石桌上的书对涂老说道:“经脉就是真气运行所需要的渠道,从一个窍穴,到另一个窍穴,沟通有无,平衡阴阳。
就像是书和文字一样,世上本没有这两样东西,后来人们需要,也就有了。
人身有三百六十五处主窍,暗合周天之数,我刚刚探查过,狐体有处主窍,接下来涂老你要做的,就是运用真气将这处主窍打通,然后将其余的窍穴开辟出来。
等到涂老你将周天炼气法修炼圆满,人身三百六十五处主窍齐聚,就可以化成人形。”
“修炼窍穴,化成人形。”涂老喃喃的说着,双眼之中,满是不可思议的震撼。
从古至今,妖怪只有幻形之法,就是用强大的神魂迷惑他人,而不是真正的肉身上的变化。
想要变成人,只有将道术修炼到鬼仙境界之后,夺舍转生,投胎做人一个途径。
林易昨夜所见到的香狐王元妃,便是千辛万苦修炼到了鬼仙境界,然后才转生成人。
回过神来后,涂老小心翼翼的问道:“林先生,可是我从书中得知,只有武圣才有资格修炼窍穴?”
林易微微一笑,道:“这便是真气的妙用了,涂老你不是已经修炼了一处窍穴了吗?”
涂老一听,连忙说道:“先生所言极是,是我老糊涂了。”
林易随手拿起了桌上的《武经》,翻开后念道:“练武不明窍,终究不能肉身成圣,也不能洞悉肉身之奥妙。人之一身穴窍,如上天繁星,天地众神居住其中。
若有人能明窍修炼至于上天星辰呼应,则举手投足,威力无穷,擒龙掷象,如道家阳神之融神超脱,达致人仙之境。”
林易念完这段话之后,随口解释道:“这是大禅寺人仙印月禅师的注解,说的是从武圣修炼到人仙的方法。
人仙武道和练气之道不同,前者修炼的是气血,求得是一个纯粹,最终以拳意驾驭气血,凝练窍穴,化腐朽为神奇。
练气之道修炼的真气,从一开始就是精神力量和精血元气合抱的产物,所以能够感应到窍穴的存在。”
“多谢先生解惑。”涂老感激不尽的说道。
“涂老客气了。”林易说道,眼前的这只老狐狸,可是他在此界开辟练气之道的第一个试验品,自然要上点心。
此外,妖族也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这个世界虽然有八大妖仙名传天下,但是妖族其实不成气候,与之相反,人族内部规矩森严,势力众多,不容易插手。
练气之道的出现,将会对现有的人仙武道和鬼仙之道造成巨大的冲击,林易现在还没有做好应对这两股势力反扑的准备。
要知道,此界诸子百家的学说,无一例外,都是建立在人仙和鬼仙的体系之上。
“这些事情,还是等涂老将周天炼气法修炼出一些名堂之后,再行考虑吧。”林易笑了笑,继续开始看书。
离开了仙剑世界之后,因为林青儿的“回梦仙术”引发的虚妄缠身之劫,就有所衰减,再加上镇魂锁的效果,林易现在已经可以将虚妄缠身暂时性的镇压,自主的选择爆发时间。
入夜,林易来到了小狐狸们为他准备的住处,关好门后,坐在了蒲团上,然后取出了一张略带暗金色泽,四四方方,摸在手里柔软得水一般的纸打开。
这张金色的纸好像是绸卷一样,铺开后有三尺长宽,宛如一副大的字画,上面的字迹非常之小,蝇头小楷,不过也非常清晰,如刀刻印的一般,没有一点模糊之处。
而且字体有一种深入骨髓的力量,让人看了之后,有一种这些小字会活动飞起来的感觉。
字已经有灵性了。
在经文的中间,是一个金色的佛陀,坐于虚空之中,无数日月星辰围绕在周围,把光辉都加持在这个金色佛陀身上。
这个金色佛陀双眼微闭,盘膝,双手结印,神态安详,却不像别的寺庙里面佛像的威严,透漏出来的是一种亲切,熟悉的气息。
甚至,甚至林易有一种感觉,这个佛就是自己的千百世起源的前生。
林易赞道:“这才是真正的佛像,这神态,这气质,能和人引起共鸣,有着自身成佛的意境。”
佛的教义讲究众生平等,人人都可以成佛。
真正的佛像,也不是威严,也不是巨大,而是看了之中,让人觉得这个佛就是自己前世的感觉,唤出人的佛性禅心。
林易将目光转向了佛陀周围的文字,“如是我闻……”
在佛教典籍中,用这四个字开头的,都是真正听见上古时代佛说法而留下来的。
这四个字,是外道典籍和正经的区别。
按照道理,如果是修行的法门,是不会出现这个四个字的,因为佛根本不传修行的法门,只叫人明心见性。
这一点类似于上古圣贤只教导读书人养正气一样,指点大致的方向,但是具体的如何明心见性,如何养正气,都是弟子们自己摸索。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