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 宁锦一线的过招

海兰珠,就是科尔沁部族的一朵花,或者说是蒙古人中的一颗明珠。平时谁都宠着她,让着她,以至于她二十多了还不想结婚。这要放在其他女人身上,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她不是说嫁不出去,恰恰相反,想娶她的人不知道有多少,简直是见她一面,就到了非她不娶的地步。

之所以一直没嫁,是因为她找不到她想嫁的人,所以才成了一个老姑娘。不过别人急,她自己却无所谓。四年后,皇太极把后金搞得有声有色,还建国登基为帝,这样的男人,她终于嫁了。皇太极如获至宝,把海兰珠宠到天上去了。

但在这个位面上,她被拉入了如此奇妙的聊天群中,了解之后偷溜出部落,想见见大明的繁华。顺带着,自然对群主产生了兴趣,想要看看群主是什么样的人,是不是她心中所寻找的那个男人?

只是没想到,她提出见面的要求,这个人人羡慕的事儿,竟然被这个群主拒绝了,她就不由得有点恼怒,便下了悬赏。

只是很可惜,群里的老人不是知道群主的身份不敢说,就是忌惮群主的权力不敢卖群主,否则踢出群去怎么办?因此,海兰珠说完之后,竟然没一个人答复她。

这一下,她有点气急了,便对崇祯皇帝说道:“你都让我们介绍自己,那你自己呢?是不是也该介绍介绍,如此才显公平!”

崇祯皇帝见了无语,他有点不喜这个海兰珠隐隐带着的指使人的气势。于是,他就回复道:“说出来吓死你,我就不说,你咬我啊?”

“……”海兰珠无语了,一会后才恨恨地回道:“让我咬你,凭你也配?”

不过群主不说,她还真一点办法都没有,谁让人家是群主,他能管着别人,别人却拿他没办法!

崇祯皇帝才懒得理她了,不过因为她的蒙古人身份,倒是想起了河套平原的事,不知道延绥巡抚和京师这边派出去的探子,什么时候会有消息反馈回来?

在他略微有点头疼这时代通信的不方便时,正有一骑快马飞驰进建虏大营,直奔中军帐去。

没一会,探马便跪地向主位上的莽古尔泰大声禀告道:“主子,明军增兵了,看旗号是明国山海关总兵何可纲领军。有一两万人之多,且携带大量粮草物资。奴才等人一出现,明军便派出大量夜不收,令奴才等不得近前。”

“什么?”莽古尔泰一听,顿时站了起来,把面前案几上摆着的大盘肉食撞翻了也不知道,“明军这是要干什么?”

他原本以为这一次过来,虚张声势之后,明军肯定躲在城里不敢出来了。一开始也确实如此,之前的明军夜不收纷纷回城,倒也让他感到很是轻松。

可没想到,现在探马来报,明军竟然还大规模增兵了?这是什么意思,难道要打打仗?

莽古尔泰想不明白,不由得怒吼一声道:“再探,务必搞清楚明军的动向!”

“喳!”探马大声回应,不敢有一丝怠慢,重新出营帐而去。

与此同时,锦州城总兵吴三桂亲自在城门口迎到了何可纲,没有丝毫的少年得意,而是以叔父相称。

何可纲倒也不敢托大,同样笑容满面,不过,他记得孙承宗的交代,第一时间对吴三桂说道:“吴大帅,奉阁老之命,锦州城内要多布疑兵,让建虏高估我军兵力。等看建虏动静,再决定下一步。”

孙承宗基于宁锦一线没有打大仗的实力和物资基础,但又要尽量吸引建虏的注意力,甚至调动建虏兵力,就和建虏一样,定下了虚张声势之计。不但兵力上进行了夸张,连携带的一车车物资,其实也都是假的。

对于这个计策,吴三桂自己稍微有点不以为然,觉得对面的建虏就一个旗而已,说不定可以打一打,万一打赢了的话,岂不是可以直捣沈阳!

然而,他身边的人却劝住了他,苦口婆心地再三提醒他,一定不要忘记老爷和舅老爷的叮嘱,建虏虽然只有一个旗,但他们知道没有退路,一旦真打起来,能不能打赢是个问题,就算能打赢,那自己的损失会有多大?

况且就算直捣沈阳了,那能不能打下来呢?万一朝鲜的建虏回防速度快,切断了后路,你吴三桂还能领军回来么?

虽然吴三桂是一方总兵了,可在这些老人眼里,却还是乳臭未干的少爷而已。没有这些老人的支持,吴三桂也无奈地接受了他们的忠告。

不过明军这个真实情况,莽古尔泰在短时间内却不可能知道。他在听到探马回报,说锦州明军数量之多后,他就紧张了。

他无法分清这是不是明国皇帝为报京畿之地的仇,而调集了大军准备攻打大金还是说要做其他什么事情?在皇太极如日中天之际,他更是怕做事出问题而导致皇太极的趁机问罪。于是,他一边再度派出大量探马布满锦州附近,一边快马回报沈阳,说明锦州明军的异常,要求增援。

这时候,沈阳已经是代善坐镇了。他一听之下也不敢怠慢,连忙派出了手中的兵力,前往支援莽古尔泰。

毕竟大金最大的敌人就是明军,而且是宁锦明军,明国皇帝下旨调动明军大举来攻打大金,也是很有可能的事情,毕竟明国人好面子的事儿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这时候大金国内实力空虚,又不能影响大汗在朝鲜的战略,就唯有全力以赴对付锦州明军,不让他们趁机捣乱了。

于是,高应元把莽古尔泰所部的异常禀告给了崇祯皇帝,只是限于他的级别,只能禀告一些兵力进出大营的事情。不过钱富贵那边却也禀告了沈阳建虏的动静,说有建虏开拔往南去了。

崇祯皇帝结合两者的情报,并召集了熟悉辽事的祖大寿和刘兴祚分析情况,大概把建虏的应对之策分析了个七七八八。

于是,这个结论又通过刘王氏和魏木兰,在第一时间反馈到了孙承宗和卢象升那边。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