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最后的考验
“跟我有关?何事?”
不管预感有多么不好,孙权还是不死心的发问。
“你先坐下。”史子妙指了指旁边,“我有几个问题,要问你们两人。”
孙权眼皮再次跳了跳,不是吧,你还真来?
“有什么事不能明日再说吗?今天累了一天了,实在是有些乏了。”孙权咬牙说道。
史子妙或许想不明白孙权为何刻意逃避,但这可无法改变她心中决定,
“这么一点事就乏了?你若是这点苦也吃不了,那也没必要当我静斋斋主了。”史子妙淡淡说道。
这话直接就掐入了孙权软肋,哼!算你狠!此时此刻,孙权除了妥协,还能怎么样!
没错,孙权预感当中,那最坏的可能性,确实到来了。史子妙口口声声说,能参加第三轮考核的,有五个人,结果,现在在这里的,根本就只有孙权跟小丫头两人!是的,不会错的,孙权知道,在史子妙心里,最终还有资格竞选斋主的,只有孙权和小丫头两个人了,是以,待会儿的提问,正是最终的考验,将决定新一任慈航静斋斋主是谁!
而这,对孙权来说,恰恰是最坏的一个消息。因为今天,所有的三次容我三思技能,乃至那张珍贵的“无中生有”卡牌,都全部已经被孙权使用掉了。换句话说,这一次的考验,孙权将无法事先进行模拟!
如果说,这个坏消息已经把孙权仅有的优势降到最低了,那么紧接着,孙权从来没有预料到的,更坏的状况,也接连出现。
只听史子妙说道,
“在我提问之前,有两件事,需要先行确定。第一,待会儿我会对你们提出同样的问题,你们一个先答,一个后答,后答者不能与先答者说出相同的内容。第二,每一道题的答案,都不许违心,一旦说出违心之话,那我也不会继续再问下去了。”
孙权眼睛闪了闪,先答者往往会有疏忽,所以后答通常占有优势,但后答者不能跟先答者说出相同的内容,又反而可能被先答者抢尽先机。就像玩斯诺克,被人一杆清台,你纵使有再高的水平,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是以,先答跟后答,各有优劣,不好抉择。
然后,第二条,不许说违心之话,也就是不准说谎,对此,孙权嗤之以鼻,我有没有说谎,你能知道?史子妙这话,大概也就能唬唬慈航静斋的那群老实弟子吧。
然而,下一刻,孙权的脸色就变了。
史子妙突然伸出双手,分别扣住了孙权跟小丫头的手腕脉搏处,
“好了,我准备开始问了。”
见此,孙权下意识手上一抖,差点没咬到舌头。我勒个去,有没有搞错?你史子妙是不是太全能了,连人工测谎仪也能客串?!
看样子,史子妙是根据用脉搏的变化,来判断这两人有没有说谎。只是单单以此为依据,孙权觉得,他自己还是有一些胜算的。但现在最大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没有容我三思技能可以事先进行模拟,没有模拟,孙权就不敢轻易乱来。换句话说,哪怕史子妙只是在吓唬人,哪怕她根本就测不了谎,孙权也不敢冒着一旦被查出就彻底失去资格的巨大风险,去胡言乱语。
这个女人!套路实在是太深了。孙权也不得不佩服,姜还是老的辣!
“且问,当世间出现何等现象之时,是大汉将危的征兆?”史子妙发问,孙权连忙收起杂念,开始认真考虑起问题来。
“谁先答?”
史子妙没有停留,直接说道。
孙权跟小丫头互看一眼,都没有立刻吱声。孙权想了想,他现在最大的难题,不在于思索史子妙问题的答案,而在于揣摩出一个切合史子妙内心、并又不算违背自己本心的说辞!孙权不能说错话,他需要考虑的细节太多,是以先答不利。
见小丫头没有开口,孙权当仁不让,抢着说道,
“我后答。”
对此,小丫头也不甚在意,笑了笑,
“那我就先答好了。”
孙权暗自一笑,这小丫头,固然聪明,但毕竟人小,思考问题必然有所疏漏。届时,除开诠释自己的观点外,孙权只需要对小丫头的内容稍加补充,立马高下立判。
“我觉得,当绝大多数百姓生活困苦、颠沛流离之时,就是大汉将危的征兆。”小丫头一来就直接阐述了她鲜明的观点,而这个观点,估计也跟小丫头自身的遭遇有着极大的关系。
“何解?”史子妙问道,她需要小丫头的深度阐述。
“当百姓生活困苦难以为继之时,心里哪还会有什么大汉,谁对他们好,谁能给他们好日子,他们就听谁的。当年的黄巾张角,之所以能起事,弟子认为,凭借的也是这一点。”小丫头解释说道,“只要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谁会愿意冒着杀头的风险去造反呢!”
史子妙点了点头,没有说好也没有说坏,甚至无法从她脸上看出任何东西来。
“到你了。”史子妙转向孙权。
孙权认真沉思了一下,这才缓缓开口说道,
“我认为,上官师侄说的有些片面,我不是说她讲的不对,而是觉得她说的不符合当今世情。诚然,百姓心中确实没什么大义,谁能给他们好日子,他们就听谁的,但真正能威胁到大汉的关键,在于那个谁有没有反汉之心!比如徐州陶谦,他让目前的徐州百姓都过着富足安定的日子,百姓也都敬仰他,愿意听他的,但陶谦绝不会反,自然也不会威胁大汉。反观张角,张角自己明明过的并不困苦,他也有能力给众多百姓带去安定,如果张角也完全忠于汉室的话,那现在就不会有黄巾贼,只会有人人敬仰的太平道义士了。”
简单来说,如今还是封建社会,是非曲直全在诸侯一念之间,小丫头以民为本的思想,实在是太过理想,太过超前了。
“所以,你的观点呢?”史子妙问道,孙权说来说去,都在否定上官蒂,他还没说出他自己的答案。
“我的看法是,一旦有人称帝,那就说明大汉危矣。”孙权回道,“当今天下,心里相当皇帝的诸侯,绝不止一个两个,但为什么始终没人敢称帝,是因为大汉正统的威压还压在所有人头上。这些人担心,一旦自己称帝,立刻就会成为众矢之的,被天下孤立,为诸侯共讨。当年董卓只是挟天子,就有十八路诸侯联合反董,这正是现在这些诸侯害怕的根源。可一旦什么时候,真有诸侯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去称帝了,只能说明大汉的威势已不再,此人认为,就算他称帝了,真正会出兵讨伐他的也寥寥无几。此头一开,如不抑制,相继称帝的人只会越来越多,从此,汉将不汉,近乎亡也。”
b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