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德国人的小算盘
第三战区的空中指挥平台,遥遥飞行在三万米的高空之上,庞大的机舱空间内,能够容纳三百多人同时办公。
这是红警兵团战区级别的指挥平台,整个红警兵团之中,除了专属于指挥官的空中指挥平台和最高统帅部的指挥平台外,是唯一一级普及装备的顶级空中指挥所。
这样的空中指挥所,整个兵团到目前为止,也只有四架,尽管红警兵团麾下很多师级和旅级作战部队,也都开始普及空中指挥平台,但那些都是小型的飞机。
战区级别的空中指挥平台,本身机身就十分庞大,横竖对比之下,就算是二十一世纪的美国空军一号,也要稍小一点。
这种空中指挥平台是在基地科技全面提升之后,才解锁的特殊单位,类似这样的特殊单位,之前就出现过海上的指挥舰,属于专门服务于战争的一种特殊装备。
这种特殊装备,都是有数量限制的,根据部队的规模级别,达到一定程度可以建造几个,是有严格规定的。
这种空中指挥所有着十分稳定的机身结构,拥有很强的自卫能力,本身具备良好的隐身能力,雷达和卫星,极难发现,充分保障指挥部的安全。
这样的一个空中指挥所出现在二战,根本没有任何可以击落它的科技,甚至都不可能发现他的存在。
就好像现在,第三战区的这架空中指挥平台,就在苏联腹地上空,逍遥的飞行,根本不担心被发现。
位于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上空,涂装着红色朱雀图案的空中指挥平台,正在这片地区盘旋。
地面上,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内,罗科索夫斯基正在调集部队,前往东线战场。
在伊兰斯基小镇爆发的战斗,引起了罗科索夫斯基极大的重视,作为先锋的一个精锐装甲师折戟沉沙,坦克部队全军覆灭,而对手只有不到一千人,坦克和装甲车加起来只有百辆。
这样的结果,自然令人很无法接受,不过罗科索夫斯基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反攻计划,因为他现在已经没有任何选择了。
为此他特地让部队全线向伊兰斯基前进,为了反击,罗科索夫斯基集结了所有的八十五万部队,尽管坦克数量已经不多了,但依然有上万门的各种火炮。
罗科索夫斯基要用绝对的实力,直接碾压过伊兰斯基,干掉一路上遇到的多少的对手。
然而罗科索夫斯基不清楚的是,在他麾下的大军开始行动起来的时候,天空中的卫星和高空侦察机,已经将清晰的图片传回第三战区空中指挥部。
第三战区此刻,根本没有足够的兵力来对付这样的一支新生力量,最快也需要三四天的时间,才有可能在西线集结一定数量的部队。
因此面对苏联人的反扑,第三战区只有动用非常规的手段。
庞大的苏联部队浩浩荡荡的前进,不需要一个小时便能够抵达伊兰斯基小镇。
行军分成了三个纵队,行军队伍长度将近五十公里长。
除了后方大量的火炮部队和补给,作战部队基本上全都走在了队伍的前方,大量的卡车和步兵混合在一起,行军的宽度也有两公里多。
行走在马路上的汽车,走在荒野草地上的步兵,组成了壮观的行军队列。
此次反攻的苏联军队,很多都是从西线战场上过来的精锐部队,队伍井然有序,纪律是其他苏联军队难以媲美的。
而第三战区等的就是这个机会,等着敌人大规模的出动,而不是集结在有大量平民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城内。
此次第三战区的超纵深闪击战,从一开始就考虑到了苏联人反攻的可能性,为此在最高统帅部的授权之下,制定了一套专门用以危险时候采取的毁灭战术。
这个计划制定完成,还在伦敦的樊奕泽考虑再三之后,也随即同意了。
不过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严禁在有平民的城市地区使用。
这个要求,只针对在欧洲大陆之上。
樊奕泽并不想滥用核武器,欧洲的局势最近也是风云变幻。
苏联展开了对德国疯狂的思维攻势,提醒德国人最应该小心的是已经占据大半个世界的红警帝国。
当德国人回望红警帝国此刻所控制的地盘之后,也多少警惕起这个合作伙伴。
德国人放弃了在东部的军事行动,开始全面休整部队,补充兵员,补充作战物资。
而苏联人也得以松了一口气,调集了一部分西线的部队到东线。
德国人的这种行为,不管德国本身的目的如何,都算是将红警帝国出卖了。
樊奕泽并没有因此怨恨德国,因为每一个国家的利益和选择,都是立足于自身的环境下,别说德国选择了休整部队,就算德国反过来与苏联联手对付自己,樊奕泽一点都不觉得奇怪。
所有的盟友是建立在共同的利益上,当初德国之所以希望红警帝国在远东牵制苏联,也不过是为了本国的利益。
然而当德国人发现,红警帝国的强大让苏联根本没有招架的能力时,德国人内心的小算盘一下就打了起来。
而且一直以来,德国都希望红警帝国能够加入轴心国阵营,但是很遗憾,红警帝国一直都没有答应。
这自然也让德国人多少有些想法,有些怀疑只要稍微放大,就能够造成改变历史进程的后果。
德国人发现,自己也不愿意面对红警帝国的正面兵锋,但是德国又不能对红警帝国主动开战,那干脆就选择一个可接受的结果。
保留苏联,让苏联成为隔在两个国家之间的缓冲区,让双方保持一个安全的距离。
而樊奕泽自然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结果,既然德国人在整顿部队,樊奕泽也自然要在德国人做出下一步反应之前,直接跟德国人在莫斯科会师,看看到时候德国人有什么反应。
所以他便需要第三战区加快自己的进攻苏联,让德国人措手不及。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