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恐惧的根源

第六十二章恐惧的根源

肉刑其实就是野蛮帝国的象征之一。

上位者需要用残酷的刑罚让人们对他产生敬畏感。

就像学校里面,最强壮的孩子总是用拳头来恫吓同学一样,都是最原始的手段。

这种方式自从人类结社群居之后就产生了,并且一直在演变,逐渐成为了花式繁多的肉刑。

一般来说,剥夺别人的生命就是最残酷的手段,那些聪明的掌权者们,唯恐其余人不能接受教育,结束模仿那个罪人的行为,不能产生足够多的物伤其类的奇妙感觉,就尽量的让那个罪人在临死前遭受最恐怖的惩罚。

结束一个人的生命从来就不是肉刑的最终目的,让所有有畏惧感才是。

始皇帝以前,王的家臣是不会遭受阉割这项羞辱的,只有需要出入宫禁的奴仆才需要。

战国时期的权贵们还有相互赠送阉人当礼物的习惯,在那个时候,阉人是当做性伴侣来用的,帮助家里的妇人干粗重的活计,不过是后来开发出来的一种功能。

一般来说,**可以入车的嫪毐才是真正造成阉人大流行的一个起点。

这个给了始皇帝莫大羞辱的家伙,让几乎所有的帝王都对自己妃子身边的男子开始有了戒心。

何愁有?

他从不担心别人有多余的东西,因为他最拿手的手段就是去掉他认为别人身上长的多余的东西。

这是一个很干净的人,身上绝对没有什么多余的东西,包括,头发,眉毛,胡须,以及多余的指甲。

为皇家服务了四十五年,他在皇宫中享有非常高的声望,以至于从文皇帝到现在的皇帝,都对他保持了很大的敬意。

就因为有这个干净人存在,大汉的皇宫中才没有出现任何的丑闻,也让皇宫外面的人彻底绝了结交皇帝妃子的心思。

卫青之所以不经常去见自己的姐姐,何愁有绝对是其中一个不可逾越的理由。

一般来说,爱笑的人人缘都不会太差,唯独何愁有不是,尽管他一向笑的和煦灿烂,他却一个朋友都没有,甚至连一个敢跟他亲近的人都没有。

几十年来,何愁有从来没有踏出过皇宫一步。

站在宫门前回头看着诺大的皇宫感慨万千,这还是他第一次见到重新修缮之后的皇宫外墙。

一个小黄门侍立一边,何愁有没有开口说话,他不敢离开,更不敢说一句话,哪怕送何愁有去受降城的军官已经有些不耐烦了,他依旧不敢出言提醒。

“你是建元三年进的蚕室吧?”何愁有终于注意到了这个小黄门。

“回老祖宗的话,是建元三年进的宫。”

何愁有看看小黄门的纱冠点点头道:“还不错,这么些年下来已经有资格戴乌纱冠了,应该是一个勤快的年轻人。”

小黄门低下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人老了,就会讨人嫌,陛下也嫌弃我这条老狗了,就把我打发的远远地,眼不见为净啊。

也好,去别处看看也好!”

说完,就解下头上的乌纱冠,摩挲一下锃光发亮的脑袋,笑呵呵的把乌纱冠递给了小黄门,然后就上了马车,此去受降城两千余里,宦官的身份还是不要暴露为好。

何愁有在皇宫大门前停留的时间不算太短,因此,这一幕就落在很多有心人的眼中,尤其是何愁有那颗明光锃亮的脑袋,想让人忽视都不可能。

长平自然就是有心人之一。

来禀报的人不认识何愁有,长平如何能不认识!

在听到何愁有去了受降城的消息之后,正在喝茶的长平连手里的茶杯掉地都浑然不知。

肚子已经很大的张氏见长平被惊骇成了这副模样,连忙问道:“舅母,到底出了什么事情!”

长平哆嗦了一下回过神来,自言自语的道:“陛下这是连绣衣使者都不相信啊!”

“绣衣使者?”

“去病他们既然能拿出一封空白的绣衣使者的文牒,说不定就能拿出第二封。

暴露出来,并且被使用的文牒不可怕,陛下这是在担心那些没有暴露的文牒。

陛下最恨的就是有人欺下瞒上,没想到此次连何愁有都派出去了,去病他们的日子不好过了。”

张氏皱眉道:“这人很可怕么?”

长平苦笑道:“去问问你父亲就知道了。”

长平并不愿意轻易地将皇家秘闻说给张氏听,毕竟,何愁有这种人的存在,对皇家来说谈不到体面。

回到书房的长平,在第一时间都提起了笔,开始给远在边寨的丈夫以及儿子,外甥,云琅分别去信。

何愁有之所以会威名赫赫,完全跟他长期处理,解决外戚集团时的残酷毒辣手段是分不开的。

人彘二字,是皇宫中的禁忌,也是让宫人们最心惊胆寒的两个字。

长平甚至以为,以霍去病,云琅,曹襄,李敢他们四人的身份根本就不够格让何愁有这种人出山。

而此时,边关最大的外戚就是卫青!

给卫青的信函里面说的最简单,只说何愁有出宫了,目标朔方!

她相信,只要卫青得知了这个消息,就知道给如何应对。

给霍去病的信说的也很简单,只说千万,千万不要得罪这人,哪怕是损兵折将也要以此人的安危为第一要务。

给曹襄的信里面完全就是大段,大段的告诫的话,话里话外的意思只有一个,一定要听霍去病,云琅的话,万万不敢逾越半步!

给云琅的信就写的很长,在信里,长平将她知道的关于何愁有的消息以及传说,事无巨细写的非常详细。

这一次,长平没用简牍来写,而是用了半匹白绢才把四封信写完。

不等天亮,就派出家将,将这四封信连夜送去了白登山。

何愁有并没有走远,而是在离开长安三十里之后,就停留在了新丰市。

那个白日里表现的非常不耐烦的校尉,如今被挂在梁柱上,成串的血珠子从他赤裸的身体上滑下,最后在脚趾处汇集成一道细细的血泉流淌进了铜盆。

何愁有那双沾满鲜血的手放进装了清水的铜盆,很快,血污就扩散开来,将清水染成了红色。

“陛下也真是不小心啊,派个人护送我去边寨,也能轻易地就把消息给走漏了。

你们绣衣使者是干什么吃的?”

何愁有的双手在铜盆里搅动,红色的血水被油灯照耀之后泛出一种诡异的黑光。

站在墙角的一个中年人体如筛糠,噗通一声跪在地上磕头如捣蒜。

何愁有取出一块白绢仔细擦干了双手问道:“今天晚上,去往白登山的信使有几波了?”

中年人顾不上擦拭脑门上的汗水连忙道:“从昨日午时到四更天,去白登山的信使有六波!”

“查清楚了么?”

中年绣衣使者擦拭了一把汗水道:“两道是换防令,一道出自光禄卿郎中令之手,目标是中部校尉府,另外一道是执金吾给西部校尉府的补充军令。

至于内容,卑职不敢探查。”

何愁有点头道:“军国大事,不该我们知道的还是不要知道的好。

其余四波都是什么人?”

“长公主家两波……细柳营,北大营各一,内容不知,老祖宗如果想知道内容,卑职还需要进一步探查!”

何愁有想了一下摇头道:“不必了,我准备快马赶到受降城,你们有什么办法没有?”

中年人立刻回答道:“有,只要老祖宗撑得住,可以换马不换人,最快七天就能抵达白登山,至于白登山到受降城,道路还没有通,需要受降城的人来接,且时间不定!”

何愁有呵呵笑道:“原来,受降城是一处不受陛下监管的地方啊……”。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