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八章 分化
“可你们已经守住了,不是吗?”希特勒问。
“那只是暂时的,元首阁下!”隆美尔回答:“我们失去了制空权,我们没有飞机可以与盟军争夺什么,也无法派出飞机轰炸敌人的军舰。所以我们对盟军的飞机和军舰束手无策……它们在我们的射程外对我们进行狂轰滥炸,直到把我们所有人以及工事都夷为平地!”
“我们有防空炮!”希特勒回答:“我们还有战斗机!”
“元首阁下!”隆美尔回答:“盟军对我们轰炸了一整天,我们的防空炮只打下他们五十一架战机,这些甚至还是‘近炸引信炮弹’的功劳,否则我们的战果会更少。”
这并不是说“近炸引信炮弹”没用,而是沿岸盟军的优势过于明显,防空炮无法大量布置,否则就只有被盟军找到并摧毁这一个结果。
“另外我们的战斗机与盟军相比不值一提!”隆美尔接着说道:“我们只有四百多架战机,而盟军却有上万架,他们出动一个批次的战机就是我们所有战机的总和,而且这些战机的性能还比我们的先进得多!”
“你说的是事实,我的元帅!”希特勒回答:“但我们会获得胜利的,就像你们之前所做的一样,轻松的歼灭他们的空降师,又凭装甲师的反击击溃敌人两个步兵师……这样下去用不了多久,盟军就会比我们更早崩溃,他们打不起这场仗,他们没有想像中那么强大!他们或许比我们拥有更多的军舰和飞机,但我们有顽强的意志,不屈的精神,还有无穷的智慧!”
隆美尔有些无语了。
从某种程度来说,希特勒是一个唯精神论者,也就是所谓的“精神原子弹”。
不过在工业、装备、科技水平以及数量上明显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德军能战胜敌人的东西或许也只有“精神”了。
无奈之下,隆美尔只能将目光转向了秦川。
察觉到了隆美尔的变化,希特勒就把目光转向了秦川,然后微笑的说道:“中校,英勇的‘传奇上士’,我相信你一定会支持我的观点的!”
希特勒这是先声夺人,让秦川无法反驳……就像之前所说的,他已经有些失去理智了,脑海里只有土地和胜利,完全不理会现实状况,一厢情愿的以为继续这样下去就能把“大西洋壁垒”守住。
希特勒将所有的胜利的希望,都寄托在盟军会比德军先崩溃。
但只要是个明白人都知道这不可能发生。
原因很简单,盟军已经改变了战术,确切的说是在“犹他滩”改变了战术……他们只用少量的兵员登陆,然后引导着舰炮及战机对“犹他滩”猛轰。
盟军消耗的是炮弹和炸弹,而德军消耗的是兵力和坦克。
盟军有的是炮弹和炸弹,而德军的兵力和坦克却十分有限,所以不可能出现盟军会在德军之前崩溃的情况。
但秦川又能怎么说呢?
像隆美尔一样摆事实讲道理?
这显然是不行的,如果这么做的话,最终还是会得到同样的回答……德国军队可以用顽强的意志和战斗精神战胜敌人。
想了想,秦川就回答道:“或许您是对的,元首阁下,驻守‘大西洋壁垒’,我们有可能取得胜利!”
“我就知道!”希特勒满意的点着头:“我们的勇士永远都不会在困难面前退缩的!”
“我的元帅!”希特勒又对隆美尔说道:“你应该听听来自前线的声音,并且对我们的勇士拥有足够的信心,他们才是决定战场胜负的因素!”
隆美尔只是笑了笑不回答,他知道秦川还有后文。
果然,秦川就接着说道:“可是,元首阁下。我们的确像您说的那样,有信心与敌人作战并最终打败敌人,但我们很多时候却无法作战!”
“什么意思?”希特勒问。
“我们是装甲师,我们的优势是坦克!”秦川回答:“我们拥有比敌人更强大的坦克,盟军的坦克在我们的‘虎式’和‘豹式’面前不堪一击,如果你能看到那一刻你就会明白我说的……盟军的坦克一辆接着一辆的被我们摧毁,而他们的炮弹却无法击穿我们的装甲。可是,正当我们要追击的时候,却发现我们无法做到。因为挡在我们面前的是沙滩,是大海!”
“然后……”秦川又补充道:“我们的‘虎式’要面对的就是盟军舰炮发射来的炮弹和轰炸机投下的炸弹,两轮轰炸过后,我们的坦克还能动的就只剩下几辆了!”
希特勒闻言不由一愣,然后说道:“但这不是我们放弃‘大西洋壁垒’的理由,不是吗?我们撤退同样也需要面对这样的情况!”
“的确是,元首阁下!”秦川回答:“但首先我们可以撤到舰炮的射程之外使军舰无法发挥作用。当然,这样敌人陆军的炮火就会发挥作用,我们同样也需要面对炮火和飞机。但我们可以把坦克布置在法国城区或是村镇内…这会让盟军很被动,除非他们敢把法国村镇及城市轰成平地,否则他们的火炮和飞机很难发挥作用!”
“是的,元首阁下!”隆美尔说:“这会迫使盟军不得不派出坦克与我们决战,否则他们就要面对法国人的愤怒!”
“另一方面!”秦川补充道:“我认为这是分化英、美、法的好机会!”
“分化?”希特勒不由疑惑的望向秦川。
“是的,元首阁下!”秦川回答:“把法国当作战场,可以激起法国对盟军的怒火。同时,英国人支持戴高乐政府,美国人支持吉罗政府。此时英国人的戴高乐政府占上风,如果我们有意让吉罗将军在法国攻城掠地提高声望而戴高乐的军队却屡战屡败……”
隆美尔闻言不由连连点头:“那么他们就会互相争斗而不是合并!”
“是的!”秦川回答:“这同时也会挑起英、美之间矛盾!”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