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黄帝遗骸
领悟下来郁南便收起雪饮刀,他看着洞壁上的血菩提摘取了绝大部分,又扔了一颗在嘴里之后,他才盘膝坐起蕴养刚刚压缩成功的真气来。
三天三夜之中,郁南都在打坐修炼,可随着一阵蜂鸣响起他便睁开眼看向一个探测器发回的图像,这个探测器本来是经过一个岔洞向内探测,到了半途却发现一面石壁后面有空洞,按照系统指令探测器找到一个通风口进去,扫描之下便出现了一个人工打造的石室,并且石室墙壁上刻画满了各种各样的武功秘笈。
“玄武真功,十强武道......”
看到秘笈郁南并未有多少激动,他记录下扫描图像后认真研究了一下玄武真功,与大般若玄功不同,玄武真功完全就是一门以攻击为主的内家真气修炼方式,而大般若玄功更多的是养气蕴命的延寿功法。
不过也不得不说这门功法的霸道,如果郁南在仙鹤神针世界修炼的是玄武真功,吃下了归元秘笈的话早已经突破了先天,也就是说这门武功与大般若玄功的区别就是至少少一半的内力就能突破一个层次。
郁南可是认真研究过归元秘笈的,秘笈中关键一句就是万法归元,天下武学根本上都一样,只不过每一个功法的追求目的不同而已。
有的功法主修阳脉,攻击力就霸道威猛,有的功法主修阴脉攻击就阴柔诡异,各种功法的结果都是要强大自己,却又显得舍本求末。
当天下出现第一个练气功法时,练气士不是为了争斗和杀戮,而是为了延长生命求得长生不老,凝练精气神打造筋骨血肉内腑才是关键。
大般若玄功就面面俱到,玄武真功却以攻击为主,对自身的蕴养却几乎完全舍弃。
当然,郁南可不会说这功法渣,在风云世界这门功法威力之强可算得至高一系,尤其是最后一招十方皆杀,以自身所有修为催动提高速度到达一种恐怖的境界同时施展十门功法攻击,也就等于一瞬间有十个自己对敌出手,甚至威力还会暴增十倍,这样的情况下就算是遇到更强的强者也能一击必杀。
不过这一招并没有在洞窟内,就算有郁南也不会学,一招出手就变成废人,要是旁边还有敌人那就玩完了,这种相当于同归于尽的杀招他没兴趣。
在扫描的图像中,玄武真功和十强武道都是完整的,玄武真功是霸道真气,正好辅助相对于平和的大般若玄功,十强武道刀枪剑戟棍拳掌腿指爪,五种兵器五种肉身格斗技能皆招数极少,与那些一套剑法就百多招几百招比较起来,这十强武者武无敌也知道将各门武学精炼到极限。
刀是无二刀法,简单霸道的四招刀法不亚于傲寒六诀,可是郁南已经悟透了招数和手法的精要,他只是关注这四招刀法出手的角度和精髓。
枪法、剑法、戟法和棍法,所谓一理通而百理通,对于兵器招数皆可一视同仁,掌握起来也就更快。
十强武道之中的山海拳经与玄武神掌招数浩大磅礴,烈强腿绝犀利诡异,圆融金指无声无息,甲骨龙爪也是霸道威猛。
十套武学,任何一套招数拿出去都可以让江湖争斗不休,郁南却开始研究如何简单有效掌握这些招数的运用。
刀枪剑戟可以一概而论,掌法腿法指法爪法拳法来自于自身却有所不同,尤其是手上功法和腿上功法,郁南要研究起来也不是一两天能够掌握得了的。
还没等他静下心来打算修炼一下这些功法,扫描器发来的提示又到了,这一次距离他所在位置约有千里,在一面洞壁上扫描器扫描出了一条巨龙雕像一直延伸到一处长满青苔的石壁,并且同时扫描到石壁三尺后面是一个巨大的大厅。
“龙脉......”
一看到雕像郁南就想到龙脉,这龙脉可不是风水也不是龙的经脉,而是指的一个人的脊骨,因为这个人是风云世界远古的人皇黄帝,一个身具人形却长着龙尾的奇怪的人。
黄帝为何长成这个样不得而知,按照正常人的分析,要么他老妈是龙,要么他老爹是龙,要不然就可能是一个化形不全的龙族,反正绝对不会是正常人类。
而他的骸骨为什么在这里面,传说是因为黄帝要镇守神州避免神州毁灭,这才把自己尸骸封闭在凌云窟之中,以自身龙脉作为镇压。
在郁南看来,这件事肯定有别的缘故,至于龙脉,他只知道这玩意儿最后碎掉了,并没有什么大爆炸之类的惊天动地场景,最多也就能镇压已经入魔的聂风魔性而已。
秉承有好处不放过的习惯,郁南向目的地快速前进,到达巨龙雕像末端,他直接抽出雪饮刀对准石壁就是一刀。
刀气长两丈,凝练着就如铂金一般显得光华四射,当刀气轰在石壁只听轰隆巨响,石壁就被他炸开一个丈许宽的大洞。
“呜呜......”
石壁一开,由于空气对流洞口传出呜咽的啸叫,随着石壁后面大厅中便传来噗噗噗的响声,里面见到空气就会自燃的火盆一个个点燃,整个大厅也变得明亮起来。
大厅空旷平整,在大厅正对面却是一个石台,石台之上有石案石椅,石椅之上却端坐着一具骸骨。
郁南检测了一下大厅的空气,释放探测器扫描之后确认没有问题才走进去,到了石台之上一瞧,果如传言中一般,这皇帝背脊骨完全呈现龙脊模样,并且本该是尾椎的地方延伸出了长长的一段。
“这就是龙脉?能够稳定神州数千年?”
郁南不解地检测着这根脊骨,里面的确蕴含着一种莫名能量,但是辐射波动超不过两米,这点波动就能镇压神州是不可能的。
他围着骨骸转悠了一圈,忽然间他发现黄帝骨骸的脑袋向上看着,他顺着骨骸眼眶向对面看去,在离地五丈处他发现了一些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