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有妖气
“是吗?他们有什么来历吗?”吕宝好奇的问道。
“当然,据传说,他们是咱们蜀山仙剑派开山祖师的佩剑,据说跟随了祖师千年之久,不过,后来祖师飞升在即,留下他们作为仙剑派的镇山之宝,这么多年以来,从来没有人得到他们的认可,你是第一个,所以,好好对待他们。”莫一兮酸溜溜的说道。
“放心,既然他们选择了我,我自然要好好待他们,至少不会埋没了他们的威名。”吕宝轻轻的附魔了一下紫青双剑说道。
“那就好,时间不早了,你早点休息吧,明天早上我带你去找两部合适的功法,你安心的修炼一段时间,然后就可以下山去历练了。”莫一兮说道。
第二天一大早吕宝就跟着莫一兮来到了传功阁,这里是蜀山仙剑派功法传承之地,这里有数不清的功法和招式,所有蜀山弟子都可以在这里学习功法和招式,当然,吕宝接下来的功法自然不会是这里选择了,而是剑圣亲自传授,至于来这里的目的则是学习一些蜀山仙剑派的基础招式,这些都是打基础的。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之内,吕宝一直都在传功阁里看书,即便是不修炼,但是,也可以先学习了,万一将来以后要收徒弟的话,至少要有东西可以传授。
接下来的几个月的时间里,吕宝都在传功阁里看书,并且将传功阁里的那些功法招式全都记住,这还是得益于他有浩然正气在身,学习什么都非常迅速,虽然不至于说过目不忘,但是,看两遍绝对可以记住了。
不过,在吕宝将传功阁逛了一遍之后,剑圣就将他召唤了过去。
“听说你最近一直在传功阁里看书,但是,却没有见你学习任何一个招式,可有此事?”剑圣问道。
“是!”吕宝点点头说道。
“说说你的理由!”剑圣带着一丝好奇问道。
“因为我很迷茫,不知道该学什么,也不知道该从何学起。”吕宝很干脆的说道。
“嗯,这些我不能帮你,每个人的路都需要自己去走,我帮你规划道路的话,将来只会害了你,这里有一篇功法,传授给你,等你什么时候想清楚了,然后在开始修行招式。”说着剑圣抬手对着吕宝的额头轻轻一点。
在这一瞬间吕宝就看到了一些剑圣的影子在舞剑,同时还多了一篇不知名的功法,他知道,这是剑圣在给他传功。
不知道过了多久,吕宝终于将剑圣传授给他的东西全部消化了,然后在睁开眼睛,而此时剑圣正带着一丝微笑看着他。
“去吧!”剑圣见吕宝睁开眼睛于是挥手说道。
“是,谢师父!”吕宝向剑圣行礼说道,然后才走出大殿。
吸收完了剑圣传授的东西,吕宝才知道,他在倩女幽魂中得到的功法是多么的差劲,跟蜀山仙剑派的功法差了不止十万八千里,也难怪被称为基础功法了。
当然,即便是仙剑派的功法也是有好坏之分的,而剑圣传授的自然是最顶级的功法,几遍不是剑圣修行的功法也是绝顶的功法了。
而这个功法正是现在吕宝最需要的,因为他之前修行的功法只能修炼到结丹之境,至于之后的修行完全需要自己摸索,想要突破到更高的境界只能看机缘了。
现在好了,有了功法就可以放心的修炼了,至少在成仙之前不用为功法担心了。
接下来的日子,吕宝一直在自己的房间之中没有外出,他在修炼剑圣传授给他的功法。
本来两部功法想要延续是非常困难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吕宝感觉剑圣给他的功法却跟他之前的功法非常契合,只需要慢慢修炼就可以了,当所有的路径融合的时候就是功法大成的时候。
半个月之后,吕宝终于完成了功法的修炼,然后开始修行仙剑派的基础剑法,这一练就没有停下来。
春去秋来,吕宝来到仙剑的世界已经有三年时间了,在这三年的时间里,吕宝的修为突飞猛进,直接超越了莫一兮达到了先天巅峰的状态,只要时机成熟,随时都能突破。
“在山上待了三年了,今天终于下山了,不过,我接下来要去什么地方呢?”吕宝边向山下走去边寻思着。
在穿越到这个世界之前,吕宝就已经和沈芸商量过了,这个世界尽量多的参与剧情,同时,还要多多斩妖除魔,目的是为了试一下能不能更多的获取功德。
“既然决定了,那就去余杭镇好了,看看传说中的李逍遥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吕宝直接驾起飞剑向着余杭镇的方向飞去。
这也就是仙剑派的好处了,只要达到了先天之境就可以御剑飞行,而不需要等到结丹之后才可以飞行,这对于吕宝来说确实省去了很多麻烦。
现在吕宝还没有到结丹之境,所以,他不能把宝剑收到丹田之中,否则的话,紫青双剑这样的宝物怎么可能随意的背在身上呢?
余杭镇距离蜀山还是非常遥远的,虽然吕宝驾着飞剑,但是,到达余杭镇也用了一天的时间。
“嗯?余杭镇附近怎么会有这么浓烈的妖气呢?”吕宝看着余杭镇外不远处的滚滚妖气说道。
对于妖气吕宝还是非常熟悉的,虽然他并没有见过什么大妖,但是,有过黑山老妖和树妖姥姥的经验之后,吕宝知道,妖怪也不是那么好对付的,即便是可以碾压也要小心应对。
“我倒要看看是什么妖怪居然敢在这里嚣张!”说着吕宝就压下飞剑降落在地上。
“滚滚妖气迎面而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吕宝看着前方的山林说道。
不管怎么说,遇到了,吕宝就没有放过的道理,所以,吕宝还是向着妖气的方向走去。
“喂,你是什么人,来这里做什么?”吕宝正在向着山林之中走去的时候,一个声音引起了吕宝的注意,原来是一个十七八的小姑娘和一个老道士从岔路上走过来。。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