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古沉船
环绕着沉船游过了一周,林眸旋即来到船舱的入口处,这便发现舱门是关闭的,林眸游动上前,尝试着用蛇尾推了推,倒是很紧的样子,像是被里面的水压顶住了一般。不过这个的问题倒也不大,林眸往后有游动了数米,将劲气凝聚在尾端,旋即猛然朝前蹿了出去,眼看将将要撞上船舱时,却蓦然摆尾转身,青色的蛇尾犹如铁鞭一般猛的抽打在船舱口,随着沉闷的声响传来,整个舱门随之碎裂,断裂的木渣漂浮在水中。
在打开的同时,一群游鱼如同箭矢一般飞快的从穿舱口游出,林眸稍微避开少许,便看到这是一群身体细长、半透明,裸露而无鳞的银鱼。这种鱼又叫面条鱼、冰鱼、玉簪鱼种种名称,是一种小型鱼类,其中太湖出产的银鱼与白鱼、白虾并称太湖三白。
银鱼体柔若无骨无肠,呈半透时状,突然一群从船舱中穿梭而出,漫游水中如同银梭织锦,快似银箭离弦一般,交织在水中一片,看的林眸也是不禁有些啧啧称奇。
这种鱼最早的记载便是在春秋战国时,那时人们视其为圣鱼、神鱼。据传,当年三同大夫屈原遭楚茂襄王放逐,怀石沉于汨罗江,百姓闻之,争相投粽子于水中相救,那粽子里的糯米饭粒便化作一尾尾灵动的白色小鱼儿,千千万万聚在一起,托起屈原,顺江而下,进入洞庭湖后,湖面上顿时白光冲天,引来众多人望光而拜。
等人们发现并捞起屈原遗体后,那小小的白色鱼儿却不愿意去,便从此生活在洞庭湖中。
《渔父》中说:“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也俗之尘埃乎。“既方屈原之清白高洁,也说银鱼洁白忠诚。从此,人们便把洞庭湖银鱼视为神鱼,多加保护,久而久之,洞庭湖里的银鱼越来越多。
见鱼群稍稍远去,林眸这才转身遁入船舱,船舱里倒是颇为漆黑,林眸环顾一周,却什么都看不清晰。不过林眸却是伸吐着红色的信子,向附近放出一种化学物质,这功能类似蝙蝠的超声波,通过这样的方式,林眸倒也可以了解周围的情况。
林眸缓慢的在船舱内游动着,却是一点都不敢大意,那只水猴子就窜进了船舱里,这会儿还不知道待在什么地方准备伏击自己呢。正悄无声息的游曳着,突然林眸敏锐的感觉到了水波的震荡,似乎有什么生物突然蹿了过来,林眸急忙甩尾拍去,直接将这胆敢袭击自己的莫名玩意拍飞在了地上,旋即一尾拍下,直接了当的解决了这不明生物的性命。
不过虽然当场格杀了这生物,林眸心里却也还有些惊异,刚刚甩尾拍去的同时,林眸就感觉到了些许不对。这生物身长细小,哪里是那只水猴子,反倒像是一条蛇...
一条蛇?
林眸稍微愣了一下,周围黑暗的角落中突然响起了阵阵的嘶鸣声,接二连三的细蛇不断的朝着林眸猛扑而来。
我-他-么!这是进了蛇窝不成!
林眸急忙昂首长嘶,声音回荡在船舱中,群蛇立刻安静了许多,断断续续的回应着林眸的嘶鸣,这一回倒都是老实了不少。
林眸盘踞在中央,蛇首移转,群蛇依据他的命令从船舱的边边角角处涌出,于林眸身前俯首。这一回,林眸倒是将这群细小的毒蛇看的清清楚楚。
群蛇色彩斑斓,而且大都是自然界中那种一看就知道是有着剧毒的颜色,诸如赤红、湛蓝、幽绿、甚至还有重彩的明黄色,看上去这些小蛇就如同坠入了染缸里一样,变得现在这个彩虹色。
虽然颜色不一,但是群蛇却形态大小极其相仿,尖锐的獠牙犹如弯刀一般,细小的尾端如同筷子大小。林眸摆尾一甩,径直让群蛇搜寻船舱,先把那只藏匿在其中的水猴子找到再说。至于自己,自然是先行考察一下这古代沉船。
没了这些小蛇搅鬼,林眸自然是没有顾虑,而是缓缓绕着船舱游览,舱内很是宽阔,林眸转身翻腾并没有一点的不适。只是就是有一点让林眸不太舒服,这里面的温度有说不上来的诡异,边缘处很是阴冷,这倒是常情,毕竟在水下浸了这么上百年,阳光照射不到,阴冷是理所应当的。
然而奇异的是,略微靠近船舱中央处,却让林眸感到一阵阵难言的压抑感,仿佛头顶着一座大山一般。那温度虽然也并非有所提升,但林眸却有种驱散了阴冷的错觉。
除此之外,林眸倒也还在船舱的角落里看到一些早已经沤烂了的木箱,里面也不过是一些破陶瓷,别的啥也没有。散落一地的,剧都是些酒杯,大小碗,还有一些花瓶,有的已经打碎了,看着很凌乱。
没有什么尸首和骸骨,更没有什么金银珠宝,这让林眸感觉有点失望,似乎沉船也不是很有趣啊。
再过,就是整艘沉船的前半截了,林眸又前去游曳了一遭,很闹心,没啥值得兴奋的玩意。
如果说真有什么的话,那应该就是被群蛇围堵在前面船舱中的水猴子了吧。
这水猴子倒也还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它以为可以凭着这沉船埋伏搞死林眸,最不济也能逃过一劫。却没想到林眸直接凭借赤丹降服了里面的群蛇,反倒来将它一军!
前半截区域,船舱较小,林眸也就未曾进入,而是堵在船舱舱口望着里面,水猴子吱哇乱叫的声音不断的传来,翻腾的声响倒是颇大。
林眸不愿进入,一是里面空间的确是稍小,真要是搏杀起来,不利于自己的腾转挪移。第二就是,这船舱舱口是唯一通道,林眸也可以在这里守株待兔。
以林眸来看,他倒是没有对这些五颜六色的小蛇报以太大期望,那水猴子在水底的威力林眸可也是亲身尝试过了,明明是个瘦小幼儿般的身材,却偏偏爆发出赛亚人一般的力道,和人们口口相传的果然如出一辙。
入水则力大无穷,出水则刻钟毙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