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曲率驱动的解释

PS:读者朋友们可以选择不阅读本章,请直接点击下一章。

群里有兄弟对于曲率驱动不太了解(姑且不肯定部分科学家们的解释就是一定正确的,但至少是有科学依据的)我用直接粘贴的百度百科解释一下:

名称:曲率驱动

前言:曲率驱动是一种通过更改前后空间的曲率作为移动动力的驱动方式,也是由于科幻电影《星际迷航》而变得流行一时的概念。利用这一概念设计的飞船可以实现10倍光速飞行。

PS:由于曲率本身就是不确定值,因此也未必就一定是十倍光速,也可能一倍,两倍,百倍,千倍……

最重要的是,仅对本质量体半宇宙来说,在无物理武器或数学武器的影响下,光速不变原理仍然是适用的。曲率驱动其本身并不是同过速度来达到超越光速的目的,而是通过折叠宇宙的“膜”,进而达到比光速更“快”,但是请注意,这里的“快”,指的是相对速度。

定义:宇宙的空间并不是平坦的,而是存在着曲率(曲率为半径的倒数,曲率越大半径越小),如果把宇宙的整体想象为一张大膜,这张膜的表面是弧形的,整张膜甚至可能是一个封闭的肥皂泡。虽然膜的局部看似平面,但空间曲率还是无处不在。一艘处于太空中的飞船,如果能够利用某种方式把它后面的一部分空间烫平,减小其曲率,那么飞船就会被前方曲率更大的空间拉过去,这就是曲率驱动。

提出:1994年,墨西哥物理学家明戈·阿尔库贝利(Miguel Alcubierre)首次提出了现实生活中曲率驱动的概念。他所设计的最早期的曲率驱动概念包括一个足球形状的飞船,其周围是一圈大型的环状结构。

这一环状结构设想是用某种奇异的物质建造的,它可以让时空在围绕飞船的四周发生弯曲,从而在其面前形成一个缩小版的空间,以及在其后方膨胀了的空间。与此同时,飞船本身将停留在由平滑时空组成的“气泡”内,这里的时空曲率不受影响。然而后续进行的计算显示这样一种装置将需要无法达到的极高能量才能实现。

研究进展:2012年,物理学家哈罗德·怀特将围绕飞船的那个环状结构从原先设计中的扁平状改为甜甜圈那样的“圆筒形”,计算的结果显示这样一个装置的驱动所需能量,仅相当于美国宇航局在1977年发射的旅行者号探测器那样的质量按照质能方程转化得到的能量值。另外,怀特还发现如果空间弯曲的强度可以随时间发生起伏变化,那么实现这一装置所需的能能将进一步减少。

怀特和他的同事们在实验室里实验了他们的小型曲率驱动装置,并在约翰逊空间飞行中心建立了一套被称作“怀特-朱迪曲率场干涉仪”的装置。简单地说基本就是使用一束激光来出发时空在微观尺度上的扭曲。这一想法将有希望让这种科幻产物成为真正的现实。

PS:为什么人家一点五级文明会费尽心机来探索人类文明呢?(注意,是一点五级文明,我不认同其他的什么三级五级,最高九级什么的纯瞎扯的设定。这里没有任何开地图炮的意思,只是想表明本书关于文明的定义是稍微严谨那么一点的。这里的每一级都是一个极大的质变,甚至每零点一级之间的差距都不可小觑。)

我的猜想是这样的:

①真实宇宙实在是太大了,任何一个文明遇到其他的“同类”都不容易,因此那个一点五级文明想要“拜访”地球文明。

②对于地球文明来说,科学家们仍然可以为了一窥外星人,而启动一系列的烧钱项目(“SETI项目”“突破聆听项目”“中国天眼的地外文明探索项目”“价值9999元的一加5探索地外文明手机”的畅销……太多了),为的是什么?那么那个一点五级文明的这种迫切,难道就没有了吗?

③所谓的中强级曲率舰队,对于人家来说,就是一个人类发出的集合了地球人类文明知识的旅行者1和2号(注意,当时是70年代,其价值之高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