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 仙人不同
甯贵妃所言,与钟存慧贵妃,如出一辙。
皆是。增益之法。
循《汉律》。县主汤沐邑,当由其子继承。如滎阳君马贵人、淯阳君安贵人、吴房君华贵人,及尚未入家门融氏君融漓,汤沐邑皆可传蓟王子。母凭子贵,子以母贵。相得益彰。且贵妃可诞二子。若一子一女,王子封国主,公主当可承汤沐邑。
循此例。竹隅女王,以贵妃礼聘蓟王家。山南竹隅国,当为汤沐邑,传于血嗣。竹隅,扼央恰布藏布大湾口,为山南诸国咽喉。得竹隅,羁縻山南,指日可待。譬如河西四郡。得山南诸国,便可将丰、宁二州,水陆相连。向化三代,铁板一块。诸夏大陆,遂成一体。再无徼外之分。星罗棋布,蕞尔小国,难成气候。融入大汉,或早或晚,而已。
即便东女国,扼断丰州与赐支都护府通连。得山南方国,足可为继。诚然,东女国若能附汉,蓟王功德圆满。那时,足可撤赐支都护,并东女国,共立为梁州。梁、丰、宁三州,足可护后汉,万世基业。一言蔽之,帝国南境,枕山襟海。坚船利炮,再无边患。诸夏机关巨舰,纵横七海,指日可待。
国中谋主皆以为。只需攻下南州大国,扶南、骠。山南方国归心,亦不出三五载间耳。西王母言,三载之内,必见分晓。亦称,远见卓识。
更有甚者,西王母遂为东女国共主,然却不问世事。另有女主治国。好比春秋时,周天子并诸侯。话说,西王母至今,仍遵周礼。足见上古遗风犹存。
临别时,甯贵妃又道:“夫君,今号‘东王父’,足配‘西王母’也。奈何,仙门之事,不与人间同。”
言外之意,二妃尽知。
若能一劳永逸,娶西王母。西王母国并入汉土,顺理成章。唯一所患。西王母国,政教同体。历代“西王母”,非由血嗣所继。乃行仙门之法。如上代西王母自觉时日无多,便会开瑶池仙会。请天下名女仙,并其仙侣赴会。施以昆仑秘法。继为下代墉宫之主。昆仑秘法,究竟有何玄机,诸夏仙门皆讳莫如深。旁人更不得而知。然类比巫山神女、麻姑仙、或可窥破一二。
如蓟王所知。诸夏仙门,多由上古传承至今。如李真多兄,李八百。已传承八百年。汉水神女延娟、延娱,玄天二女旋波、提谟,亦出上古先秦。出师前,无有例外。皆施以“夺舍续命术”,继承前任衣钵。而续命术本身,便是将隐主激活,抹去旧主。
换言之。凡名女仙,必行“明隐交替,重塑灵台”。类似仙门禁术,毕生只施一次,断不可复行。诸夏仙门,无有例外。便是西王母,亦不可复制。
是故,凡名女仙,皆无一身二主之隐疾。
类似加减法。同样重塑灵台。除“夺舍”外,另有“灵和”。
如三殿名女仙,夺舍续命,继承衣钵,称“真人”。类蓟王,灵同神和,觉醒真我,称“至人”。
西王母,究竟是“夺舍”,还是“灵和”,尚不得而知。
然据此可知。西王母,大位传承,非人力可及。即便与蓟王诞下子嗣,亦不可为下代西王母。不能传承,和亲无用。此便是甯贵妃所言,仙门不同人间。
论及出身,甯贵妃亦是仙门中人。只不过,贵为太平圣女,忙于教务。未曾清心寡欲,专修门内仙术,罢了。然仙门之事,却多有所知。
纳西王母入家门,非人力可及。然说王母,先封诸女为国主,再入蓟王家。当可一试。
送走甯贵妃,二妃这便定计。
谓,“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九玉女入宫拜见,见礼于先。二妃邀紫元夫人,入宫相会。亦是,施礼于后。
事不宜迟。二妃遂遣侍女宋辟非,传语南宫少府。请紫元夫人,安车入宫。
话说,蓟王满载而归,拜师就国。紫元夫人便携墉宫九玉女,入灵辉大殿觐见。并上呈王母国书。字里行间,欲行“亲上加亲”之意,跃然纸上。
蓟王虑及,三殿名女仙,王母门下,已多达九女。余下仙门,不过一二,而已。即便,再纳女仙为媵,蓟王亦不欲,再择王母门下。如国人皆知。九九重阳。蓟王以贵妃礼聘赵娥入家门。所择名女仙,便是神林玉女贾屈庭,飞玄玉女鲜于虚。
正因被蓟王婉拒。故九玉女入宫,欲行曲线救国。又被二妃,好言劝回。
本以为,事不可为。不料,尚未及传书昆仑。王宫车驾,已至四海仙馆。二妃请紫元夫人,入宫赴会。
紫元夫人,不疑有他,宝马香车,入南宫凤梧馆。
洗漱更衣,内外一新。由上元侍女宋辟非,引入北宫易迁殿。
过十字飞阁,先入琉璃宫苑。环视悬苑,云影天光,繁花似锦;仰望北宫,云山耸翠,梵宇凌空。心驰神往,流连止步。
“比昆仑何如?”宋辟非笑问。
“天地大美,莫过如此。”紫元夫人,柔声慨叹。
“大美不言。”宋辟非,顺其意。
“然也。”紫元夫人,莲步轻移。穿悬苑,入重门。登易迁二飞殿。
上元、云华,已候多时。三夫人,皆是西王母女。世代拥此名号。然却绝非一母同胞。
“拜见王妃。”今时不同往日。紫元夫人,先礼。
“四姐毋需多礼。”元妃,今非昔比,然见之如故:“请上座。”
“谢王妃。”紫元西席落座。
宋辟非领宫人,奉上香茗珍果,极尽礼遇。
目光所及,二妃仙姿雍容,珠华玉贵。身入红尘,尤胜先前。
“四姐可知,九九重阳,媵者何?”元妃相问。
“闻乃,四方玉女之二人。”紫元夫人,如实以告。
“然也。”元妃告知详情:“正是神林玉女贾屈庭,飞玄玉女鲜于虚。”
紫元亦耳熟能详:“神林‘凤唳之箫’,飞玄‘九合玉节’,可入昆仑瑶池。”
“诸夏仙门,皆有神通。”元妃闻声慨叹,又话锋一转:“然能‘作宾于王家,与国咸休,永世无穷’者,又有几何?”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