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敲诈嬴政
太后赵姬听政,吕不韦相国执政,嬴政自己就像一个提线木偶一般,日复一日在这皇城内。嬴政的听话顺从、无害,换来了诏令的机会,吕不韦大手一批,就将王贲入近卫述职的事情给定下了。
大秦以武立国,都城咸阳常备军就有十万以上。其中,闻名天下是两只特殊部队:咸阳卫戍城防军与秦王直属禁卫军。
王贲他老爹王翦还没有发迹,仍然在中级军官位置上混着。但就是一个校尉,亦是了不起了,可以拥有千人的亲卫。王翦所领部队就是咸阳十万常备军的一支,也就是说,老子守护都城,儿子直接拱卫王宫内城。
王贲的起步就是百人将,起点就放在这里。况且他还有一个位列右更,二十军功等级制中高达十四级的爵位。按照秦律,子承父爵,怎么看王贲的前途都是不可限量。
这秦王直属的一万禁卫军,内部盘根错节,山头林立,进来容易想要立足却是千难万难。王贲没有心思搞那些权谋,如今正是他身体素质突飞猛进、武功一日胜过一日的年龄,在权谋上浪费时间简直就是浪费生命。
似乎嬴政真的是记住那一位有趣的少年王贲了,在王贲率自己的百人卫巡视皇城的时候,还特意来了次偶遇。
妈蛋,说实在的,见了贵人就得跪,王贲也不想啊。王贲心里不无恶意的想到:是不是为了看老子跪,专门来没事儿找事儿。
“臣百人将王贲参见大王。”
嬴政看到熟人王贲,心情看起来不错的样子:“不必多礼,王贲,孤调你来禁卫你可习惯。”
王贲特有少年人变音的瓮声瓮气,还有丝毫不掩藏自己心思的直爽:“大王恩典,小臣铭记于心。只不过…”
看着呆头呆脑,欲言又止的王贲,嬴政突然来了兴致:“汝且畅所欲言,孤恕你无罪。”
这也是王贲的故意谋划,自上次交往,便给秦王留下了直言、不做作的好印象。在王贲看来,这种大智若愚的将领是古之帝王最喜欢的角色。
“启禀大王,来到禁卫军末将很满意,只不过这百人忒少了点…”
乍听这话,旁边的百人卫兵已经是心压到了嗓子眼。只不过他们注定虚惊一场,等来的却是嬴政的开怀大笑:“哈哈哈哈,好你个王贲,真的敢开口,谁人方入禁军就能担任百人将,你好不知足。大胆王贲,知罪否?”
虽然是问罪的自言,但言语中的轻松表明这位新大王一点也不生气,反而、反而是颇为喜欢这位少年小将。
“小将王贲知罪,但大王容禀!”
嬴政也不走了,和王贲犟上了:“本王今天倒看你有何话说。”
“大王,禁军确实是我大秦第一强军。但百人不够我磨练武艺。”说这话的时候,王贲脸不红、气不喘,直直盯着嬴政,仿佛今天一定要个说法似的。
这理由真的是够了,嬴政这才分心打量王贲带的并:“尔等摘下头盔。”
好家伙,一个个大秦的好儿郎,脸上青一块、紫一块。嬴政又好气又好笑:“除甲。”
嬴政真想狠狠踹王贲几脚解气:“王贲!”〞嬴政的语调高三个度:“孤调你是让你守卫宫城的,你干了什么。”
披着外甲还不明显,现在一百禁卫站成一排,就没个好的,要么这个胸前隐隐血渍,要么那个绑着木板。
“滑稽,滑天下之大稽。说,汝到底要多少人才肯罢休。”
王贲完全无视秦王的盛怒,反而真的掰着手指头数了起来:“回王上,五百人足以。”
嬴政毕竟十三岁,少年心性,他也是被王贲给绕进来了:“好,朕可以给你五百人,只不过你要凭借自己的真本事去拿。”
嬴政走了,这时候一个个除甲的禁军忙不迭开始披挂,虽然没有说什么,单从他们一个个的神态来看,已经是彻底将王贲当做是神人来看。王贲刚上任,大家自然是口服心不服。
为了让这群人服服帖帖,王贲特意给他们展示了一番拳脚,这才有了现在的光景,趋于王贲的淫威。
大秦禁军是没有秘密的,尤其是王上亲自的过问。禁军沸腾了,当今禁军的统帅乃是嬴政的伯父子慀,他得知讯息后第一反应就是胡闹。
如今的嬴政虽然有吕不韦保护,但是他想要教训下不成器的侄子,还是可以的。嬴政还是小觑了宗族里的老顽固们,不曾想这么快就找上门来。
子慀:“参见大王,老臣请大王收回成命。”瞧这老头倔驴的模样,颇有不答应我就撞死在大殿上的架势。
嬴政真的很想拍死这群凡人的苍蝇,一大一小干瞪眼,谁也不让。如此微妙的气氛,相国大人及时、快速的到来(基本就住在宫里了,能来的不快么。)
嬴政、子慀、吕不韦,嬴政从头到尾只说了一句:“王贲愿以一人之力抗衡五百禁军,寡人很好奇。”
这是嬴政的理由,子慀还要可是一下。但吕不韦直接一锤定音:“禁卫军承平日久,是时检验一下战力了。”
…
宫内的风波,禁卫军传出来的流言,外界的风风雨雨完全不能影响到王贲,每逢大战需静心,庭院内唯有拳拳生风、呼呼作响。
另外,王贲不得不面对一个极其现实的问题。秘药配置耗资巨大、狼虫虎豹价格不菲,总之,王贲隐隐把家里吃穷的赶脚,穷文富武,古人诚不欺我!
这可是禁卫军的五百甲士,地地道道的大秦精锐。三层选拔,预备役、地方一年,最后方是禁卫军的归属,一般人经过这么多的磨砺,证明了自己的能力方能进入到禁卫军。可以说,禁卫军甲士确实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当最终放出风声,这开前例的演武顿时吸引了众多的目光。不单单是武将们宠宠欲动、就是好武的王公大臣们,也在打探着、跑各种门路,欲要一观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