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三章 科学会之说明(4)
【昭怙厘文献中记载,西夜国既掩于黄沙,真相亦埋于地下。三千国人,号称万余,竟一夜无踪,至此似永为疑案。然唐军于呼犍谷城献。柴哲威命幕僚译录成集,称之为《西夜古书》。
柴哲威犹念念不忘西夜人失踪之事,乃于当地修筑烽堠,设置营帐,派牙兵守地逾年,凡有动静,即刻举火传报。
永徽二年,柴哲威离任安西府,高昌王族麴智湛接任,当时烽堠犹存,然《西夜古书》已不复在安西库藏之中,或说古书为柴哲威携归中原。安西府中,只剩其时译件片段。麴智湛令记入府文,后留存于昭怙厘地宫之中,故得以传世。
时至公元2016年,科学会之会长辑录昭怙厘文献,得以窥《西夜古书》之雪泥鸿爪,会长于此推演,始知山魈尚存于人世。
山魈即西夜国之魈人,其无五官面目,以肚腹发声,为莫罗之使卒。今山魈盘踞魏阳,于此薄弱之处,除十恶仪式,是以召唤莫罗。
莫罗既降,世界坍崩。幸有我科学会,查此阴谋,呼我兄弟,共抗山魈,以拯我子孙万代于莫罗地狱……】
我继续翻看这份《科学会之说明》,除了前面介绍历史的那一段,后面尽是胡扯鬼扯,而且都用的是半文不白的语句。大概意思就是“山魈”(应该是无脸男)是莫罗的使徒,他们在魏阳兴风作乱,就是为了召唤莫罗重返人间,控制人类,然后莫罗使徒就会被莫罗赞赏,得到相应的回报。
后面便是科学会的宗旨了,科学会说,世界上有矛,就必定有盾。如果说山魈(无脸男)是莫罗的矛,那么科学会就是保护世界的盾。
科学会就是一群得到了《西夜古书》,察觉山魈(无脸男)阴谋,而与之对抗的“有志之士”组成的。只要加入了科学会,就能免遭末日之灾,而且若是再读下去,还会另外凭空产生一种感觉,那就是让人突然有一种对抗邪魔的英雄主义色彩。
反正,整个前言看完,这个“科学会”虽然打着“科学”的名义,但总结下来跟其他邪教差不多,用六个字就能总结——“信某某,得永生”而已。
不过这篇文章有意思的地方并非“前言”,而是后面的那些“定义与解释”。
写专业学术论文和起草合同的同学可能知道,在一些论文、报告、合同文件、法规法条里,前面会专门有一个部分叫做“定义和解释”,就是把里面的专用名词、常用术语进行说明、诠释。
而这篇说明虽然脑洞很大,但格式却规规矩矩——从这里大概可以推理出来,这篇说明的原作者,肯定不是我那个堂兄。他从小到大都是地地道道的文科生,写起东西来感情色彩那叫一个丰富。
既然堂兄说过,他在这个科学会里,只是站在台前的一个傀儡,那就更加证明了这个说明并非出自他手。
如果看看下面的解释,我们就更会明白,说明里虽然有些神神叨叨的东西,但起码撰写说明的人的态度是十分严肃的。
【山魈:是一种未知物种,外形如人,有四肢,直立行走,无毛发,五官不清晰,用腹部发声交流,有超过人体二十倍的耐力和爆发力,弹跳出色,跳跃距离远,时间长,曾一度被误认为可以飞行。
山魈是莫罗的使卒,最初出现于《昭怙厘文献》,为西夜国国师摩诃钵赖拓训练出来的特殊勇士,西夜国覆灭时不知去向,近年出现于祁岭省魏阳市,为“十恶”案之幕后黑手,也被认为是莫罗的使卒。
莫罗:一作魔罗。山魈所服务的神灵。经科学会之论证,疑似异世界某种主宰者。据《西夜古书》记载,西夜国当年树立的巨大塑像即为莫罗像。
《西夜古书》中记录,如莫罗打破隔阂,来到此世界,则能除尽世界罪恶,使卒和门徒将肩负起重建世界之责任。当年西夜国抢劫商旅,剜肉剔骨,其目的即为召唤莫罗,重构世界。
灵镬:《西夜古书》中所载器物,为向莫罗贡献牺牲所用。或说灵镬愈多,召唤力量愈大,因此西夜国征伐他国,将所有锅釜尽掳而归。】
看到这里,我这才明白整个事件的脉络。
西夜国当年被唐军围困,三千国人一夜无踪,唐军曾派斥候彻夜盯住呼犍谷城,因此他们肯定不是从城门、地面或者空中逃走。
柯南·道尔说过,如果其他可能性已经排除,那剩下的情况即使多么夸张,那也是唯一的答案。
所以,西夜国人应该就是转移到了地下。
从贞观二十一年到永徽元年,三四年间,他们把国都呼犍谷城变成了一座巨大的祭坛。
在那个名为莫何钵赖拓国师的蛊惑下,本来就“风寒躁暴”、“公行劫盗”的西夜人毁坏了城里的伽蓝古寺。国师训练出来了一百山魈“勇士”,然后靠这些掳掠三国,最后弑君夺位,集中全邦之力修筑莫罗神像。
他们到处盗抢各种锅、釜,当成灵镬来供奉莫罗。他们劫持商旅,杀人如麻。他们不务农商,烹食俘虏,还剐剔骨骼,塑在莫罗身上。
但多亏了于阗商人尉迟乙抗,正是他的到来,及早发现了西夜人的阴谋。刚被唐军打服了的于阗人立刻上报安西都护,勋贵出身、立功心切的柴哲威迅速出兵,将西夜团团围住。
也许唐军的气势吓到了国师,也许西夜人决定暂避锋芒,反正从现在的情况判断,在之前的几年里,西夜国人肯定在城下挖掘了一个巨大的洞穴,这个洞穴足能容纳数千人。
于是这些人趁夜躲进了洞里,然后想等唐军撤离后再出来,重新继续召唤莫罗的仪式。
没想到老天有眼,一场沙暴将西夜国整个埋葬。
杀人如麻、罪孽深重的西夜人永远被封存在了沙丘之下。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