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村中史记

思索片刻,林源等到所有村民离开,他才悄悄摸摸的出门。

以防万一还开起了潜伏技能,谁知道被村民们发现,他会是什么样的后果。

人群中,并没有那些小孩的身影。

这种现象只影响某种特定因素的人。

林源不假思索的想到,和他们日积月累食用的井水和井鱼有关,其中蕴含的特殊能量,融入他们的体内。

眼见为实,他偷摸的跟在后面。

随村民们双目紧闭的来到村后,这是林源头一次见到他们口中的大窟窿,大小不一黑漆漆的地洞,就错落在土地上。

幽暗、深不见底,这是他的第一印象。

窟窿村唯一的一口井,就在地洞的边缘位置,在月光的照耀下,散发出奇异的暗蓝色光芒。

每一个村民,在离井还有五米多的距离时,就停下脚步。

后面跟着的村民依次排序,几十号人将井围的水泄不通,白色的光芒从村民体内出现,取而代之的是暗蓝色的光芒注入。

没多久,能量又开始逆转。

看上去就像是两种能量在村民和两个井之间不断的循环,每次能量都会壮大一丝。

村民的外表没有什么变化,林源无法确定这种能量对人有什么影响。

没多久,十八个窟窿,散发出恶臭的味道。

井中的能量不在和人来回循环,而是抽身而出,分成十八条光柱,灌入窟窿中。

村民们晃晃悠悠的开始返回,林源加快步伐,从阴暗处悄悄的回到自己房间。

从一系列举动来看,窟窿下有着特殊的东西。

天然形成的洞窟只是村民自以为的,他躺在床上,听着各个方向再次传来的呼噜声,不由的想到,村长说窟窿村有史记以来,这十八个大窟窿就存在。

不知道明天能不能去看一下窟窿村的史记。

林源翻了个身,继续睡去。

第二天一早,咚咚的敲门声将林源吵醒,门外传来村长的声音,说道:“起床吃饭了。”

他伸了个懒腰,看着外面明媚的阳光,就好似昨夜里什么都没发生一样。

推门而出,村长慢吞吞的前头带路。

村长背影更加坚挺,跑几步追上去,他竟然发现村长似乎年轻了许多,便问道:“村长,一夜不见,你好像变年轻了啊。”

对此村长毫不在意,回道:“很正常,每次打捞出井鱼后,吃过井鱼的人都会感觉到精神奕奕,浑身充满干劲。”

怕是昨夜的特殊现象造成的,林源默默想到。

照这种情况看来,那窟窿中的东西对村民没有什么恶意,反而是在帮他们?

不能因为窟窿中冒出来的恶臭,就认定里面的东西邪恶。

村长将林源带到了他家,几碟小菜摆在桌上,年轻的小伙子张罗这碗筷,一位妇女在盛饭。

“这是我儿子和媳妇。”

按照村长口中的话,所有流落到窟窿村的人,都在他家里吃饭。

闲聊中,林源得知了村长叫做孙谦,他儿子叫做孙晓,旁边的媳妇叫做张苗花,可以看出一家人都很善良,不停的夹菜给他。

这些菜都是自己养殖,味道可口。

他向孙谦问道:“村长,我能不能去看看你们村子里的史记。”

“咦,你怎么想到要看我们村史记的。”

孙谦夹了口菜吃下,好奇的说道,倒没有生气,只是对林源的问题感到好奇。

“有点感兴趣,窟窿村是如何在这片土地中建立的。”林源说的是实话,最近的县城在孙谦的口中,也有个几天路程。

这算是穷乡僻壤之地了。

外人查阅村里的史记,孙谦并不在意,他无所谓的说道:“好啊,等会带你去看看。”

吃完饭后,孙谦带着林源朝村东走去,远远的就能看见一座二层祠堂,耸立在村落中。

和低矮的房屋比起来,这祠堂显得鹤立鸡群。

祠堂比那些屋子干净整齐的多,推开门后,一排排的牌位立在正中间,每个牌位前都有点燃的香烛。

“村长。”

一位年轻人从角落里出来,冲村长问好。

孙谦点点头,带着林源从一侧的楼梯朝二楼走去,并解释道:“村里每天都有一户人家来祠堂清扫,白天来上香,晚上打扫完上供后,才能回家歇息。”

孙谦只是大概的提一句,两人来到了二楼。

二楼是一排书架,书架上有些许的浮灰,每一层都有两三本平铺的史记册子,最上层的已经泛黄,边角出现了破烂。

“从上往下,窟窿村的全部历史,都在这里。”

说完这些后,孙谦下楼,作为村长来到祠堂,不祭拜先祖说不过去。

林源取出最上层左手的册子,封皮上没写字。

打开第一页,纸张发霉的味道扑鼻而来,上面叙述了窟窿村的起源,是由后人流传下来的。

相传窟窿村原先是由一群逃兵聚集而成。

这里没有山、没有水,只有十八个大窟窿,逃兵们短暂的在这里驻扎,当年也是旱灾,窟窿深不见底,但却有阴凉潮湿的气息。

一行人确定地下有水源,便开始挖掘。

两天的功夫,身上的干粮都耗尽时,水源终于出现,喝了冰凉冷冽的水,捞出意外之喜井鱼后,他们充满力量,再次踏上逃亡的旅途。

直到战争结束,流离失所的荒民到处都是。

逃兵们躲过一劫隐姓埋名,他们想到了这里的水源,偶尔还有井鱼出现,就回到这里建了个小聚集地,收留荒民。

没多久大雨倾盆,旱灾解除。

因雨水的滋润,这片土地能够再次耕种,村落的雏形渐渐出现,十八个窟窿中的水源,就是他们赖以为生的重要资源。

第一本就讲了这些,记载的时间点,是窟窿村早已成形的时候了。

相当于是后人臆测,或者是听老一辈的话来书写的,里面内容的真实性有待研究,但第一本意义非凡,证明有人想把这个村子的历史记录下来。

后续的每一册史记,记载的内容应该是真实的了。

林源翻开第二本,里面琐碎的记载着大量出现井鱼的时间,以及有什么人去县里学习,考取功名,最后忘了窟窿村。

很普通的历史,没有可圈可点的地方。

这一本讲了五十年期间,村里的大事情,可林源认为这都是些小事,还没有涉及到十八个窟窿,于是他翻开下一本史记。

b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