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〇二章 机降
西历1501年2月8日,雅库茨克战役后,东北太平洋大区的西线战场陷入一片沉寂。
战火熄灭,取而代之的,是一场繁杂细致的统合行动。
8日的战斗,根据“盘古”的统计,进攻雅库茨克的“天堂军”总损失为17,761,相比一周前给出的约十六万至二十二万之预测数字,简直不值一提。
不仅如此,在全盘接收滨海边疆大区在当地的驻军后,“天堂军”的编制还陡增了二十万。
一场激烈而短促的对抗,意义,着实深远,沉睡中的阿达民一时还顾不上。
就在管理员酣睡时,接到新任务的“盘古”,一刻不停的进行分析、拟合与决策验证,毕竟统合领土广袤的滨海边疆大区,对其而言是很陌生的任务,原有的战争指挥决策逻辑,并无法应用到这注重建设、而非破坏的过程中去。
第二天一早,北大陆当地时间的2月9日,阿达民才再度走进控制室。
距离下达任务,大概过去了四十八小时,“盘古”已准备好一份详尽的行动计划书。
具体而言,便是将已“事实投降”的滨海边疆大区,视为待整合的东北太平洋大区之一部分,在此基础上,重新评估并制定NEP大区接下来的战略。
对这一安排,方然并没有异议。
他只提出,接下来的作战重心,是否仍以西线的中大陆为主,而在北大陆则采取守势。
提议,而非命令,经过一系列残酷的战争,尤其在北大陆腹地直接对抗“伊甸军”,方然已对“盘古”系统很有信心。
在战略决策上,一个人的头脑,必定无法与强人工智能比拟。
而“盘古”的应答,基本认可了这一点,只是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整合、融合,进而对原PSK大区的毗邻区域实施侦察,确定毗邻割据势力的威胁程度,然后若不出意外,则应“全力向西推进,以占据世界岛”。
世界岛,在旧时代的地理界,一般是指44,000,000平方公里的中大陆。
在谋划内战时,一开始,方然并未在这方面打主意,但世易时移,北大陆的形势烟波诡秘,与其吞并LNA、或者南下与“伊甸军”决战,倒不如在获得PSK大区这一跳板后,对旧时代经济、科技、社会等领域相对落后的中大陆下手。
当然,在这之前,东北太平洋大区必须先与滨海边疆大区合并。
西历1501年2月10日,这一天,身为NEP大区管理员,当然也便是大区武装力量之主的阿达民,在起居室里撰写命令,用这种稍具仪式感的方式,正式将“天堂军”的名号废除,而改用PSK大区的称呼:
“紅军”。
一支军队,究竟在为何而战,钢铁与硅片的机器浑不在意,阿达民却很在乎。
所以,他也不吝于吩咐“盘古”,将“紅军”全军上下,从巨型岸防激光炮、到微型侦查机器人,皆喷涂正红色、或灰白色低可视度的五芒星标。
一场无人参与的盖亚大战,在这其中,交战各方的机器大军,并不根据外形、或者标记来区分敌我,这做法也因此而不会有直接的效益,但,既然所费寥寥,方然仍决定做这件或许只对自己一个人有意义的事。
反正,对“待整合区”的民众,也将执行与之前大致一样的策略,消耗的资源更多。
又何须在乎这一点开销呢。
……
阿达民的做法,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自说自话。
但是在1501年初的PSK与NEP之整合过程中,这一做法,却多少发挥了意料之外的作用。
短暂激战后,雅库茨克要塞地下、乃至滨海边疆大区很多地方正发生的一切,仍未被赤塔当地民众得知。
不仅如此,管理委员会的成员们也一样。
最近若干天来,管理长没有再召开会议,这,稍显反常,但其实也还好。
由于PSK大区的通讯网络,系于管理长之手,一直以来,身在赤塔的大区管理员们,对东线战况所知相当有限,这让叶夫根尼娅*卡纳耶娃心神不宁。
不祥的预感,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始终会有,这天清晨照例起床,起居,搭乘电动车去往学校的路上,叶夫根尼娅还尝试连接到管理长的内线,不出意料的无法接通,这让她心生一丝失望。
战争,如火如荼,远方前线的情况怎样,其实也不难猜到,不是吗;
且不论海峡对面的“某大区”,为什么,竟会如此强横,西面的乌拉尔大区也一刻不得消停,这样下去,迟早……
语音响起,打断女子的思绪,叶夫根尼娅匆匆跳下车。
“……
那么,对LiCoO2聚合电池的放电模型,分析的思路,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高大而略显狭长的窗外,晴空,湛蓝如洗,是一个难得的好天气,有点心不在焉的面对学生,叶夫根尼娅努力把思绪投向面前的屏幕,想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因此,她过了一会儿才注意到,在座的年轻人在窃窃私语。
“是吗,——你的也掉线了?”
“不知道怎么回事——”
“同学们,安静!
是发生什么事了么,安德烈,你来说明一下。”
面对教室里的十几个半大孩子,叶夫根尼娅有些迷惑,她不记得,眼前这些少年少女们,会像今天这样怠惰。
被点到名的大男孩,挺腼腆、也有点不知所措的起身,还没开口,教室门被一下子推开。
“管理员、达瓦里希,你看了吗,外面,好像发生什么变故了!”
“什么?”
直接跑来说话,而没有用便捷的网络联系,看一看窗外,天色没什么变化,叶夫根尼娅*卡纳耶娃疑惑的拿起手机,才发现网络连接已经断开。
到底发生了什么,是有人蓄意破坏,还是……
网络断开,这一点都不寻常,十年来滨海边疆大区从有过类似的情形,让,叶夫根尼娅不自觉的心生慌乱。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不论自己、还是其他所有的民众……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