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二王之邀(下)
肃王一口气跑出灵堂,只见徐锐仍旧跪在众人之前,一动不动,任风雪落在身上,铺了厚厚一层雪渣,好像个雪人一般。
“即是为杨侯爷守灵,为何不进灵堂,却要跪在此处?”
肃王走到徐锐面前,忍不住开口问到。
可徐锐不知是没听见,还是被冻得有些恍惚,竟然丝毫没有回答的意思。
梁同芳见状立刻领着众将向肃王行礼。
“末将右骧卫指挥使梁同芳,见过王爷,启禀王爷,杨家主母不许徐锐进灵堂守灵,故而只能跪在此处祭拜一二。”
“哦,竟有此事?杨家主母为何不许徐锐进灵堂?”
肃王又问到。
梁同芳深吸口气,就要道出实情,徐锐却开口道:“心中有灵,何处不可祭拜?又何必拘泥于形式呢?”
肃王微微一愣,盯着徐锐上下打量一番,赞道:“好一个心中有灵,何处不可祭拜!杨家主母不许你进灵堂,你却仍旧维护于她,果然是个好汉子!”
徐锐挣开眼睛,叹了口气道:“王爷谬赞,我没那么好,只是尽人子应尽之则罢了。”
此时裕王刚好从灵堂出来,听到这句话,顿时笑道:“我大魏以孝悌治天下,孝之一字说来简单,做起来可就难了,否则百里负米,孝感动天的故事也不会传扬千古。”
说着,裕王朝徐锐郑重地拱了拱手道:“本王皇四子赵恒,若没有猜错的话,阁下便是以天雷大破黑旗、犀角两支武陵亲军的徐锐,徐佐领吧?!”
此话一出,裕王身后顿时传来一连串倒吸凉气的声音。
原来一众宾客都跟着裕王冲了出来,他们大都出身军旅,太明白武陵王三大亲军的可怕,之前也曾听说有人大破两军,却没想到那个徐锐便是这个徐锐,顿时震惊无比。
杨家母子被淹没在人群之中,再没有人理会她们,浓浓的失落和对徐锐的记恨让那两张脸黑得好似刚烧完的锅底,四只眼睛怨毒地盯着徐锐。
“我观你不过十六七岁,小小年纪便能运筹帷幄,完成多少名将、宿将可望而不可及之事,颇有南朝武陵横空出世之风。
昨日听说有你这号人物,本王便迫不及待想与你一见。
今日见你豁达大度,仁孝两全,果真是英雄出少年,本王赵荣有幸与你相识,实乃大幸之事,不知徐兄可愿与在下相交一场?”
肃王心直口快,毫不吝惜对徐锐的欣赏,竟当众提出要与徐锐相交,甚至后半句话里自称在下,隐隐有了平等相交之意。
裕王稳重,觉得肃王此话有失身份,本想开口阻拦,可仍旧晚了一步,只得听之任之。
一众宾客没想到徐锐竟会得到肃王如此礼遇,差点惊掉了下巴,再看徐锐的目光都透着艳羡。
徐锐向来喜欢直来直去之人,再加上肃王此话说得诚挚,双目之中也是清澈如水,没有丝毫做作之色,顿时好感大生。
他朝肃王拱了拱手道:“多谢王爷礼遇,在下不过运气好些罢了,当不得王爷如此称赞,至于相交之事,若是王爷不嫌在下身份低微,相交一场又有何妨?”
“好!”
肃王合掌大笑道:“徐兄快人快语,不以俗世为绊,实乃真豪杰也,在下与徐兄一见如故,对徐兄大破黑旗、犀角两军之事更是好奇,可否请徐兄移步一叙,一解在下好奇?”
王爷相邀,这可是祖坟冒烟的好事,一旦能趁机攀上这两颗大树,徐锐立刻就能名扬朝野,一众宾客恨不得自己能变成徐锐,就连梁同芳也瞪圆了眼睛,羡慕不已。
然而徐锐却露出一副为难的神色,摇了摇头道:“王爷好意在下心领,可今日乃是义父出殡,生为人子当在灵前尽孝,怎可移步他处?”
肃王见徐锐态度坚决,不似作伪,顿时一阵失望。
可转念一想,今日的确不是个好日子,自己实在有些强人所难,心头那一抹不快也就消失无踪。
正当肃王准备改日再约的时候,与二位王爷一同前来的年轻人却笑道:“方才听徐兄说只要心中有灵,何处不可祭拜?便知道徐兄乃是不拘一格之人,怎的现在却要拘泥于守灵之地,推辞王爷之邀?”
一听此话,肃王顿时大喜道:“是啊,既然心中有灵,何处不可祭拜,徐兄又何必坚持守在此处?
哦,忘了介绍,这位乃是新科状元,翰林院编修黄正元,你们一文一武,同是少年才俊,当好生交流一翻,才不枉今日这一场相遇之缘。”
听得肃王介绍自己,黄正元挺直腰杆,朝徐锐拱了拱手,脸上笑意连连,双目一动不动地盯着徐锐双眸,似乎也对徐锐很感兴趣。
徐锐见此人样貌一般,锋芒不显,但举手投足之间自有一股傲气,站在两位王爷身边没有丝毫逊色,立刻明白此人不简单,心中便已经有了三分意动。
裕王点头道:“是啊,择日不如撞日,徐佐领也是爽快之人,何必拘泥?”
按照大魏礼法,徐锐并非杨家亲子,只需祭拜,不必守灵,是以裕王才会跟着劝说。
徐锐见二位王爷诚挚相邀,几人又都年龄相仿,脾气相投,心中已经有了倾向,只是顾念着想要送杨渭元最后一程,才迟迟没有点头。
梁同芳怕他真的当众拒绝两位王爷,反倒得罪了人,连忙捅了捅他的后腰,小声劝道:“小侯爷,大帅又不是今日下葬,若想送他有的是机会,你就答应了吧。”
徐锐微微一愣,心想也是,自己之前已经说了“何处不可祭拜?”现在一再拒绝反倒显得做作,大有沽名钓誉之嫌,还不如爽快答应下来。
想到这里,他终于点了点头:“好吧,二位王爷还有黄兄盛情相邀,在下感激不尽,哪敢不从?请王爷说个去处,咱们现在便动身如何?”
“好!”
肃王一把扶起跪在雪中的徐锐,帮他掸去身上的积雪,大笑道:“徐兄可是有福之人,今日刚好有个地方精彩绝伦,不去都不行!”
说着,肃王回头望向裕王和黄正元,二人立刻明白他说的是什么地方,顿时大笑起来。
“肃王爷说得是,那个地方可是非徐兄这等才俊不得入内呢。”
黄正元冲徐锐眨了眨眼睛,神秘地说。
裕王也面带笑意地点了点头:“正是,若错过了今日,徐佐领定然追悔莫及!”
“哦?竟有如此之地,那在下倒真要去见识见识。”
徐锐毕竟只有十六岁,见三人说得神秘,猎奇之心大起。
一切说定,两位王爷再加上两位少年英才你一言,我一句相谈甚欢,春风得意地走出了杨府,好像相交多年的老友一般。
一众宾客一直将众人送到门口,直到四人的身影消失不见,还不时有人叹息不已,恨自己没能成为四位风流人物中的一员。
而杨家母子就像风中的柳絮,再没人朝他们看上一眼。
杨渭元夫妻不和,三个儿子都不成器,门生故旧们本就和这对母子不太对路,此番前来吊唁也是顾念着最后的一缕香火情。
现在杨夫人与徐锐闹翻,徐锐又深受两位王爷赏识,日后的前途不可限量,若是继续与杨家母子亲厚,不是平白无故惹人记恨么?
风向从来都是如此善变,世态从来都是如此炎凉。
任杨夫人如何挽留,那些从前想方设法巴结自己的人还是告了个罪,匆匆离开,反倒是梁同芳几人留了下来。
杨夫人气得浑身发抖,她再也受不了讥讽的目光,和躲瘟神一般的态度,离开灵堂,转入后宅。
没多久,后宅里便传来“叮铃咣当”的声音,似是有人正拼命砸着碗碟。
到了中午,两位王爷拜访杨家的事情渐渐传开,有了领头的,那些还犹豫不定的六部高官、京中各营都开始陆续到府祭奠杨渭元,便是久不问世事的五军都督府左大都督洪广利也派了人来。
本已绝望的杨夫人顿时大喜,立刻把争取爵位的主意打到了这些人身上。
可没想到这些人都和二位王爷一般,上完香之后便提出要见见徐锐,得知徐锐已被二位王爷请走,便立刻大失所望,头也不回地离开。
更可恨的是,这些离开的人同时带走的,还有徐锐雪中守灵,二王相邀的佳话。
青年才俊忠肝义胆本就是最吸引人的桥段,更何况这些事就发生在自己身边,在有心人的推波助澜之下,徐锐的名字和事迹开始走出官场,来到民间。
只是苦了杨家那些易碎的陈设,自打杨夫人再遭羞辱,杨家后便院鸡飞狗跳,能砸的东西没有一样幸免,下人们更是无不心惊胆战,不敢靠近。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