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一 自古深情留不住,总是套路得人心

果不其然,随着郭鹏被阳球鞭打的消息传出,雒阳城的舆论爆炸了。

舆论几乎是清一色的站在郭鹏这边。

人总是容易不自觉的同情年幼、弱势者,有些时候更是容易不分青红皂白,甚至主动为他们寻找理由。

理智的聪明人毕竟是少数,乌合之众居多。

而在有心人的舆论推动之下,情况更加明显。

人们纷纷谴责阳球暴虐无道,连十四岁的童子都能下手,完全不像是一个人可以做出来的事情。

然后越传越玄乎,最后甚至传成了阳球把郭鹏吊在树上日夜鞭打,整整打了三天三夜,差点把郭鹏打死。

阳球顿时成了人人喊打的臭虫,而郭鹏则成了知恩图报不畏强权的典范。

就好像当初光武帝要治欧阳歙的罪过的时候,那个正大光明上书要为欧阳歙代死的书生一样。

光武帝不会杀那个书生代替欧阳歙,阳球也并不敢真的杀死郭鹏。

都是套路,但是正应了那句话——

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

人性的复杂被这句话诠释的十分透彻。

更可怕的是,有些时候,你明知道这是套路,但还是不由自主的陷入进去,越陷越深,无法自拔,就像被邪教洗脑了一般。

而郭鹏恰恰从古人的智慧之中发现了很多古今通用经久不衰的套路,善加利用的话,郭鹏可以得到很多很多很多利益。

老祖宗给咱们留下的,可不仅仅是神州大地这片国土。

舆论的强大压力逼的阳球根本不敢对郭鹏再做出些什么,舆论的威力可见一斑。

当然,若不是有人在其中推动,怕也不会发展的那么快。

人们普遍认为,郭鹏作为东观校书团队的一员,深受蔡邕的赏识和照顾,所以要报答蔡邕的恩德。

由此,郭鹏挺身而出为蔡邕鸣冤,彰显知恩图报的优秀品德,这是十分值得鼓励的正义行为,非常的政治正确。

然而如此正义的行为却遭此毒手,郭鹏小小年纪惨遭阳球鞭打,遍体鳞伤几乎丧命,由此,郭鹏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同情。

很快,随着郭鸿将此事上达天听,灵帝也知道了此事。

卢植知道郭鹏的行动,但是万万没想到阳球居然暴虐至此,所以他听闻此事,大为震惊,跪在灵帝面前痛哭失声。

卢植说自己的弟子年纪轻,行事难免有些鲁莽冲动,他只是凭着自己所认为正确的道理而行动,阳球若生气,谴责便是,为什么要鞭打?

他的行为难道有错吗?

为恩人尚未确定的罪责申冤,走的是诣阙上书的正规途径,鼓起勇气挺身而出做对的事情,难道是犯罪吗?

灵帝询问身边的大宦官曹节此事到底是不是这样的,本想听到些不一样的讲述,但是没想到曹节这一次的口径却和卢植一模一样。

曹节说郭鹏的确被打的很惨,浑身都是伤痕,还有人在一旁说,听外面的人传,郭鹏被吊在树上鞭打,形容凄惨。

灵帝顿时无言以对,看着痛哭失声的卢植,心中也对阳球有了怨气。

阳球本来是他提拔起来的人,除掉王甫,他还觉得阳球是一条好狗,正打算给点肉骨头养着,结果这条好狗居然乱咬人,闹成了几乎无法收场的局面。

一边是卢植失声痛哭,一边是曹节的『据实相告』,灵帝感觉自己实在无法偏袒阳球了。

对于阳球等人所说的蔡邕蔡质犯罪需要处斩的事情,灵帝也感觉此事需要重新审理。

但是他很快又想到审理蔡邕和蔡质的命令是他下达的,这样推翻了,不是承认这是自己的错误吗?

天子怎么能犯错呢?

灵帝开始犹豫,暂时没有表达自己的想法。

等回到内宫之后,亲信大宦官吕强受到了曹嵩的拜托,自己也怜悯蔡邕和郭鹏的遭遇,于是出言为蔡邕和郭鹏说了几句好话。

他这一说,灵帝顿时想起蔡邕一贯为人正直,平素里也就修修书,实在没有犯什么值得杀死的罪过。

思虑再三,灵帝决定下诏,将蔡邕和蔡质的死罪免掉,但是因为天子不能犯错,所以他们还是有罪,要被流放。

灵帝想着等之后用大赦天下的借口再释放蔡邕,然后寻机再把他召回来就是了,这并不妨碍大局。

于是这件事情就以灵帝的插手而告终,蔡邕和蔡质一起被判了流放罪,流放的地点还不同,一南一北,蔡邕和自己家眷一起被流放到了北地并州。

而郭鹏勇敢上书为蔡邕申冤却惨遭鞭打,遭遇了这样的对待之后依然不放弃,还是要为蔡邕申冤,虽然蔡邕的确『有罪』,但是郭鹏的行为十分勇敢,因此郭鹏受到了灵帝的褒奖。

郭鹏得到了一些赏赐的钱财和物品。

对于这些赏赐,郭鹏上表求灵帝允许自己将这些钱财和物品转赠给蔡邕,让蔡邕在路上好过一点。

灵帝对郭鹏的行为表示赞许,于是允许了郭鹏的行为。

这个时候是光和二年的三月底,蔡邕被确定流放至并州五原郡,一家人随蔡邕一起被流放。

这虽然相当的无奈,但是比起最开始要被杀掉的审判,已经算是死里逃生了。

蔡邕离开京城的当天,郭鹏带着金木水火土五人齐装满员,配上了刀剑和弓矢,准备亲自护送蔡邕前往五原郡。

虽然蔡邕极力推辞,但是郭鹏主意已定,一定要护送蔡邕到五原郡才可以,蔡邕不允许,他就自己跟在蔡邕身后走。

蔡邕无奈,只能允许了郭鹏的护送。

蔡邕一家子人被遣散了很多,只留下少许自家护卫和个别老仆,加上郭鹏团队六人,还有卢植等人给蔡邕精心挑选的护卫,以及官方派来的象征性的看守六人,总人数不过五十多人。

不过车辆有很多,装的都是一些蔡邕非常珍惜的竹简和书画,其他的东西很少。

从蔡府离开,出了洛阳北门,就看见以卢植和杨彪为首,一群士人一起前来送别蔡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