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章 成功与否

再者是实验开展过程中的控制问题,人类的等离子体实验必须得依靠传感器和计算机的辅助分析,另外还要依靠各种间接手段去控制整个反应过程。

而对于莫歌来说就方便多了,整个装置的电能输出和磁场变化都在他的掌控之中,就是对于装置内部的等离子体,莫歌也能凭借自己的综合感官进行很大程度上的直接观测。

这或许还无法让莫歌在各方面全面超越人类,毕竟计算机辅助下完成的超高精度控制也是一大特色,所以两者只能算是各有所长。

不过莫歌还拥有着一项堪称作弊的能力。

他的直觉非常敏锐,在应对超高温等离子体的各种极端复杂变化的时候,人类的计算工具很大程度上已经是力不从心,而莫歌或许没有那么强大的精确计算能力,却能够凭借直觉意识到在某个时刻可能出现了哪方面的问题,甚至就连大概可以从什么方面入手解决都能很快一找到些基本的思路。

所以反应原理搞不搞得清楚?这件事对于莫歌来说其实并不是那么重要。

他只需要知道“在等离子内外部纵向磁场呈现某种特殊分布的时候将产生反场效应,将等离子体束缚在一个有限的区域内”,以及“可以肆无忌惮的加大磁场输入,带动最大程度的等离子体内部感应电流,对等离子狠狠加热”,这两个关键点就足够了。

然后莫歌需要做的就是不停的试验再试验,不断处理各种突发情况,在实际操作中积累经验,改变细节操作技巧,一步步向着最终的目标前进。

最终在一些关键核燃料即将消耗殆尽的时候,核聚变的火焰终于被他点燃了!

温度、密度、持续时间。

当这三方面综合因素终于达到某个极限,也即是所谓的劳逊判据所定义的某个值的时候,核聚变终于达到了自持,也就是说不需要外界的能量输入,单凭核聚变反应体自身产生的能量就可以维持反应持续进行。

莫歌兴奋得简直就要螺旋升天了,这是否代表着他从此再也不用为能量发愁,拥有了持续不断的高功率能量来源?

然而,当莫歌小心降低自身电流的输出,直至几乎不再投入力量,希望可以看到一个稳定反应的核聚变等离子的时候,却发现等离子体自持状态迅速破坏,,等离子体迅速降温,无法继续维持极高强度的核聚变反应。

甚至,当莫歌重新开始恢复电流输出,再次加热等离子体的时候,却发现为了维持等离子体的长时间稳定,他必须投入越来越强的力量,直至再次恢复极限投入状态都还停不下来!

如此,在持续了一段时间之后,尽管莫歌依然全力输出电流,整个反应体的温度也无可避免的开始下降,稳定性被破坏,核聚变火焰彻底熄灭。

什么情况?

莫歌原本以为自己会得到一个再也不用投入力量就能稳定运行的“环形小太阳”,最终却发现理想是如此美好,现实却依然骨感。

不死心又试了几次,结果几乎没有太大差别,真正的核聚变自持并不能持续太久时间,最终反应终止的结局似乎不可避免。

具体现象就是如此,但是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呢?

莫歌缺乏专业的检测设备和传感器,但是怪兽的感知却可以知道不少事情,再经过与五人小组的讨论,最终认为原因应该还是以往遇到的那些问题。

高能中子辐射带走能量,杂质的累积(反应之后生成的氦原子核),以及氚的消耗。

当然实际上莫歌目前的成果已经远远超过了人类的成就,毕竟人类实际上还没指望核聚变装置可以达到不用任何能源输入的程度,而是考虑将核聚变反应中产生的高能中子辐射和热辐射能量收集起来,用发电机转化为电能之后重新作用于整个系统,只要反应体输出的能量高于输入的能量,也即是Q值大于某个数值,那么就算是成功达到实用阶段了。

但是不论是莫歌达到的核聚变点火状态,还是人类预计的Q值达到合适的程度也算是反应能够自持,实际上都不得不面临杂质积累和氚的自持破坏这两个不利情况。

杂质积累需要进行“排灰”,即是将反应体中产生的氦核排除,这就需要减弱约束,毕竟氦核天然比质量更轻的氘氚更容易排出来,但是这就与追求等离子体的高约束背道而驰。

但是氚的自持破坏却是个更严重的问题。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反应原料供应的问题了,其实在之前的试验中,莫歌都利用了从之前那次洲际导弹袭击事件中得到的核聚变原料,其主要成分是氘和氚。

理论上来说,只要是轻于铁元素的任何轻质量元素都有可能完成聚变,甚至铁元素及更重的元素也不是不能完成聚变,只是那就不是能量输出的过程而是一个吸收巨大能量的过程了。

越轻的元素就越容易聚变,毕竟需要克服的原子核之间的正电荷斥力就越弱,从这点来说,显然是氢元素最容易完成聚变。

这就是太阳中正在发生的事,也是人类目前唯一可以尝试的路子,当然包括莫歌也是如此。

更高质量元素的核聚变需要满足的条件就越苛刻,对目前来说根本属于奢望。

而经过实际研究,人类又发现,普通的氢元素其实也不是最容易达成聚变条件的存在,而是氢元素的同位素氘(do)与氚(chun)的组合。

氘-氚反应最受核聚变研究者的青睐,因为在一亿度这个量级的温度下,氘-氚的反应性比氘-氘反应高2个数量级也就是一百倍左右,显然前者的反应更加强烈,并且对于反应温度的要求也更低,差不多只需要三分之一。

实际上,在可预见的未来,氘和氚的混合物可能是唯一可行的聚变燃料。

问题就在于,氘的获取十分容易,而氚在自然界基本不存在,制备起来极为困难,堪称价值连城。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