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 唐僧:三藏真经,我不取了

大道幽深,如何消息,说破鬼神惊骇。挟藏宇宙,剖判玄光,真乐世间无赛。灵鹫峰前,宝珠拈出,明映五般光彩。照乾坤上下群生,知者寿同山海。

降服豹子精,过了隐雾山,师徒四人行了十数日,眼前忽见一座城池。

唐僧道:“悟空,你看前面城池,可是天竺国么?”

孙悟空道:“不是,不是!如来处虽称极乐,却没有城池,乃是一座大山,山中有楼台殿阁,唤做灵山大雷音寺。

就算到了天竺国,也不是如来住处,那座城想必是天竺国外郡,入城之后,打探一下,便知晓此地的情况了。”

西行路上的劫难是有规律的。

到了险山恶水,会有妖魔鬼怪为恶,到了大城之中,妖邪多在于诸国国王。

不过天竺国也算不小,这里只是一郡,有郡守,却无国王。

最关键的是,这个郡城的郡守既不是贪财好利的贪官,也不是昏庸无能的昏官,而是一个颇为尽职尽责的好官。

这等郡城,本该商铺兴旺,富庶安康。

但靠近城池,迎面而来的却是衰颓之气,这座城看起来就像是一潭死水、一片沙漠,死气沉沉,全无半点生机。

孙悟空心,立刻过去询问。

听了官差的讲述,孙悟空气的三尸神暴跳,五内如汤煮。

此郡名叫“凤仙郡”,三年不见一滴雨水,致使井中无水,泉底无津,菜蔬不生,五谷死绝。

大小人家买卖难,十门九户俱啼哭。三停饿死二停人,一停还似风中烛。

一斗粟米价值十贯,一捆干柴售价五两,十来岁的女童三升米就能领走,五六岁的男童给口吃的就能带去。

内城之中勉强能够维持法度,百姓靠着典当活命。

外城乡下已经彻底失去了秩序,有力气的聚众打劫,没力气的易子而食。

易!子!而!食!

写出来只是四个字,轻飘飘的四个字。

唯有亲眼见到,才知道那是何等凄惨的场景,才知道这四个字比泰山还重。

此地已经是天竺国,距离灵山不算远,比“比丘国”更有资格被称为“佛祖脚下”。

佛祖脚下,本该是首善之地,却出现易子而食的凄惨场景。

即便对西牛贺洲的种种异常,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孙悟空也觉得难以接受。

不只是孙悟空,唐僧心中也是七上八下,五味杂陈。

刚刚出了长安的时候,遇到这般凄惨的场景,唐僧会生出慈悲心,为之垂泪。

走了九万多里路,见惯了妖魔鬼怪,魑魅魍魉,唐僧生出的已经远远不只慈悲心,还有难以言说的愤怒。

唐僧非常的愤怒。

甚至想要扔下锦斓袈裟和九环锡杖,一步步走回大唐。

他不想去灵山大雷音寺,取那劳什子大乘佛法,三藏真经了。

佛祖愿意给就给,不愿意给就自己留着。

只期望他放弃取经之后,大雷音寺的佛爷菩萨,不要再折腾无辜的百姓了。

很难想象,禅心最最坚定的唐僧,在走了九万多里路,只差一步就能得成正果的时候,竟然生出了“放弃”、“散伙”的心思。

但仔细想想,这才是最正常的心理反应,这才是有慈悲心的大唐圣僧。

大乘佛法是好东西么?是。

三藏真经好么?好。

但这对百姓有什么意义么?

或者说,这对大唐的百姓有什么意义?

没有!

大唐的百姓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

灵山脚下的百姓过的又是什么样的日子?

一群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穷鬼,指点亿万富翁该如何享受生活,想想都觉得诡异。

……

狄光磊不知唐僧的想法,若是知道,只会大叫活该。

让你特么装逼,让你特么摆架子,非要玩什么九九难,这下玩脱了吧。

也不看看西牛贺洲被治理成什么鬼样子,有多少魑魅魍魉,妖魔鬼怪。

就这,还特么想要“教化”大唐百姓……

恒河水喝多了吧!

狄光磊只想说吴承恩牛逼,早在好几百年前,就已经看出阿三是什么脾性了。

……

孙悟空、猪八戒、沙僧都发现了唐僧心绪的变化。

猪八戒和沙僧觉得唐僧是因为百姓受苦而心动。

孙悟空这个同样也“生有异心”的,却猜出了唐僧心中在想些什么。

孙悟空轻轻地拉了唐僧一下,道:“师父勿要烦恼,俺老孙翻江搅海,移星换斗,踢天弄井,吐雾喷云,担山赶月,唤雨呼风,都是拿手好戏。

念动真言,请得四海龙王,烧了文书,引动雷公电母,若是他们不敢下雨,老孙便去请真武大帝,他催动玄武印、皂雕旗,便是一场甘霖。”

这话的重点不在于祈雨,而在于“若是他们不敢下雨”。

龙王不敢下雨,有别的神仙可以下雨。

唐僧不想取经,同样也有别的和尚,成为新的取经人。

除非把如来推下佛祖之位,否则取经之事势在必行。

唐玄奘拒绝,还有千千万万个“唐僧”补位。

下一个取经人,还是要经历九九难。

如此一来,前面那九万多里路程中,受苦受难的百姓,灾劫都白受了。

尊严只在剑锋之上!

在剑不够锋利的时候,隐忍是必须的。

更何况孙悟空刚刚和狄光磊论道过,明白此事事关重大,不能急于一时。

就算想要做出改变,也要等取完大乘佛法,辨明三藏真经的优劣之后。

孙悟空和唐僧十足十的默契,只轻轻一拉,唐僧便明白了孙悟空的意思。

一是明白此时该当隐忍,不能意气用事。

二是知晓孙悟空对此也非常不满,是站在他这边的。

三是“龙王不敢降雨真武大帝敢”,说明真武大帝有心改变天规,同样是他们这一边的。

唐僧原本是一个很纯粹的和尚,但经历的多了,也学会了以前很是鄙视的“心机”。

孙悟空同样变了,不再是那个无法无天的齐天大圣。

学了会隐忍,学会了观察,学会了计谋,学会了妥协。

这一切都是因为,唐僧和孙悟空学会了承担责任。

承担起“圣僧”、“大圣”应该承担的责任。

到了凤仙郡郡守的官邸,孙悟空四下看了看,并未发现什么豪奢之物,兵丁卫士也说这郡守颇为清廉,看来果真如此。

待到见了那郡守,发现他满脸皱纹,头发半黑半白,元气衰微,显然已积劳成疾。

孙悟空见此,不由得更怒。

若是昏君奸臣,坑了也就坑了,把一个清官坑成这个样子,着实有些过分。

寒暄几句,孙悟空飞身到了正堂房顶上,念动真言,请来东海龙王敖广。

过不多时,敖广到来,躬身施了一礼,笑道:“大圣唤小龙来,有何事吩咐?”

孙悟空道:“累你远来,也没别的事,只有一事询问,此地乃凤仙郡,连年干旱,百姓困苦不堪,你为何不来下雨?”

敖广道:“大圣,小龙虽为司雨之神,但无玉帝圣旨,如何敢私自行云布雨?”

“此地久旱民苦,你普降甘霖,功德无量,又有何过?”

“大圣开口,本不该推脱,但小龙来的急了,没有带行雨法器,也没带雨部天神。

不如大圣去玉帝那里,要一道降雨圣旨,小龙也好调拨雨部的神兵神将。”

孙悟空听出敖广话中推脱之意,道:“下不得雨,降下浓雾总该不难吧?”

不等敖广拒绝,孙悟空道:“我兄长真武大帝为北方之神,主水,与水有关的都能管,若有他人问起,便说是奉他旨意,玉帝想来不会怪罪。”

敖广见孙悟空把狄光磊都搬出来了,而且只是降雾不是降雨,也不再拒绝。

“大圣慈悲,小龙岂敢拒绝,只是真武天尊那边,还要劳烦大圣去说一声了。”

“你两个儿子都在他麾下,便是我不说,他还能不护着你?你这老龙,也忒小心。”

敖广笑了笑,并不答话,只是催动龙族的天赋神通,在凤仙郡降下一场浓雾。

初若溟濛,才隐南山之豹;渐而充塞,欲迷北海之鲲。

上接高天,下垂厚地,渺乎苍茫,浩乎无际。

又如梅霖收溽,春阴酿寒,溟溟漠漠,浩浩漫漫。

浓雾虽然不是雨水,但水汽非常充足,百姓很容易就收集到一些淡水。

尤其是敖广施展法力,加大了水汽浓度,使得这雾气和小雨无甚区别。

凤仙郡三年不下雨,乍见此浓雾,虽目不能视三尺,百姓也是欢喜非常。

孙悟空并未离开,而是继续念动真言,把南海龙王敖钦、北海龙王敖顺、西海龙王敖闰,连同狄光磊麾下五龙将军一同请来。

敖摩昂带来了狄光磊的旨意,四海龙王见此,不再收敛,直接降起了小雨。

唐僧见下起了甘霖,道:“悟空,可是玉帝准许下雨?”

孙悟空道:“不是,我请了真武大帝麾下五龙将军,目前是打着他的旗号降雨,管得了一时,却管不了一世,咱们一走,这里还是会变得干旱。”

以孙悟空和狄光磊的关系,本不会以“真武大帝”称之。

如此称呼,却是想起狄光磊昔年和他说的“灾难诞生信仰”,故意在郡守面前提了一嘴,为狄光磊赚取一份香火。

郡守不懂什么“真武大帝”、“五龙将军”,只知孙悟空神通惊人,恳求道:“这位长老,还请发个神通,救我凤仙郡百姓。”

孙悟空道:“你不说,俺老孙也要去一趟天庭,问问那玉帝老儿,为何要断了凤仙郡的雨水。”

说罢,孙悟空飞身直上天庭。

孙悟空架起筋斗云,转瞬间便到了西天门,护国天王引天丁、力士上前迎接道:“大圣,取经之事可完成了?”

“没完呢,没完呢,不过也差不多了。”

“既然没完,那上天所为何事?莫非又遇到了强敌?”

“非也非也,俺老孙到了天竺国地界,有一外郡,名叫凤仙郡,不知犯了何事,三年没能下雨,老孙特来上天询问。”

“这事我曾听说过,据说是郡守冒犯上天,玉帝震怒,立有米山、面山、黄金大锁,直等此三事完毕,才会下雨。”

“却不知怎的冒犯上天,莫非那郡守也曾大闹天宫不成?”

孙悟空讥讽了一句,大步向着凌霄殿走去。

护国天王不敢阻拦,叹了口气,全当什么都没看见。

孙悟空到了通明殿,却见葛玄、许旌阳、张道陵、萨守坚四大天师联袂而来。

许旌阳道:“大圣所为之事,玉帝已经知晓,只劳烦大圣去趟披香殿,待到那三桩事完成,自有甘霖降下。”

行至披香殿,却见里面有一座十来丈高的米山,一只拳头大小的鸡一下一下的啄。

一座二十来丈高的面山,一条不足二尺长的黄毛哈巴狗一点一点的舔。

左边有一个大铁架子,架上挂一把金锁,约有一尺三四寸长短,锁梃有指头粗细,下面有一盏明灯,灯焰燎着那锁梃。

孙悟空问道:“这是什么意思?”

许旌阳道:“鸡吃完了米,狗舔完了面,灯烧断了锁,凤仙郡才会下雨。”

孙悟空闻言大怒,掣出金箍棒,喝道:“那郡守是偷光了蟠桃园?还是砸烂了凌霄殿?竟然遭如此重惩?

五百年前,俺老孙大闹天宫,偷桃盗丹,凌霄殿的牌匾都给砸碎了,我那花果山也是山清水秀,不见少半滴雨水。”

说到此处,孙悟空瞪起火眼金睛,冷冷的看着四大天师,阴阳怪气的说道:“你们四个,谁能给我解释解释啊?”

四大天师闻言,不知该如何回复,默然不语。

要说罪责,不过是三年前十二月二十五日,郡守献供斋天。

因妻不贤,恶言相斗,恼怒之下推倒供桌,泼了素馔,一群狗跑过来,把贡品给吃了。

这事儿比起孙悟空当年犯的事,着实是不值一提。

但怎么说呢,还是为了添难,故意碰瓷。

碰瓷这种事已经不止发生过一次了。

西游全书共一百回,弱小的妖精一回打完,强一点的妖怪两回打完,牛魔王、六耳猕猴那种级别大妖的能够撑三回。

能够撑四回的,除了狮驼岭、无底洞,唯有两次碰瓷。

一次是乌鸡国文殊菩萨碰瓷,一次是朱紫国孔雀大明王菩萨碰瓷。

事不过三,加上凤仙郡这次,刚好是三次碰瓷。

自古不知者不为罪。

国王肉眼凡胎,如何识得真神佛?孔雀大明王菩萨的后裔,怎会被凡人所伤?凤仙郡郡守推到供桌,是故意的么?

佛门不是讲求慈悲为怀么?神仙不该胸襟宽广么?

为何要为了这么一点小事,就折腾无辜百姓?

凡人不敬神佛是罪过,可仗着神通肆意妄为,毫无怜悯之心,肆意玩弄凡人。

这种神佛,又有什么资格受人香火供奉?

这一难还有另一重意思,便是“伴君如伴虎”。

一句话说错,一件小事办错,便可能招致无穷灾祸。

祸及自身还是轻的。

因一句话或者一件小事连累三族、九族,甚至是一城、一国的百姓,历史上也不是没有。

如果类比孙悟空,还能解读出欺软怕硬。

孙悟空厉害,哪怕大闹天宫,让玉帝颜面无存,也没有任何严厉惩处。

郡守肉体凡胎,没有任何神通,因此只是一丁点小错,也是祸及一郡的严惩。

孙悟空见四大天师无话可说,笑道:“既然玉帝要完成这三桩事,老孙就完成给他看!”

金箍棒猛地轰下,黄金大锁顿时炸裂成千百块,却独留一条比头发还细的细丝。

油灯一烧,细丝折断,算是“灯烧断了锁”。

又拿出两个储物戒指,对着米山面山轻轻一挥,米山只余下一粒米,面山只余下半两面。

鸡啄一下,狗舔两口,米山面山同时消失。

孙悟空转过头,笑道:“现在鸡吃完了米,狗舔完了面,灯烧断了锁,可以请玉帝降旨下雨了吧。”

张道陵指了指孙悟空身后,提醒道:“大圣请看,米山面山金锁都还在呢。”

孙悟空道:“有多少,老孙装多少,正好补偿受灾的百姓。”

两个戒指一顿狂收,一连收了百座米山,百座面山。

金箍棒也一次次狠砸,砸碎了一百个金锁。

戒指装满米面,还有一百个金锁留下的黄金碎块,孙悟空道:“这些勉强够补偿凤仙郡的百姓了,四位道长,且看老孙神通。”

话音未落,孙悟空催动“移星换斗”的天赋神通,掩盖住披香殿的因果命数,让米山面山金锁不会重新出现。

“铛!”

金箍棒在地上重重戳了一下,孙悟空道:“现在,四位道长还有何话说?”

葛玄道:“大圣好神通,贫道佩服。”

许旌阳道:“大圣既然开口,此事就此揭过了。”

张道陵、萨守坚也都点头附和。

他们也怕猴子发起性来,再来一次大闹天宫。

凤仙郡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小事,若非菩萨开口,要为西游添难,早就已经揭过。

说句实在话,和一个凡人计较到这等地步,四大天师也觉得面上无光。

玉帝听闻披香殿的米山面山金锁,都被孙悟空破去,当即下了降雨圣旨。

又听闻狄光磊早就派人降雨,暗骂一声,却无可奈何。

大劫将会在五百年后降临,玉帝需要狄光磊帮忙消灾解难。

狄光磊做些逾越之事,他也没什么办法。

如来佛祖容忍孙悟空的一次次冒犯,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不过大劫到来之时,狄光磊和孙悟空会作出什么样的选择,那可就不一定了。

待到龙王降完了雨,孙悟空把收来的上百座米山,上百座面山,还有一大堆黄金碎块取出,尽数放在凤仙郡府库。

“这些米面黄金,你拿去分发给受灾的百姓,若有贪污,老孙可饶不得你。”

“下官做了错事,连累一郡百姓,幸得长老施展神通,解此灾厄,又赠与金银米粮,恩深过海,若有贪污,与禽兽何异?”

“既如此,我也就放心了。”

翌日清晨,师徒四人继续西行之路。

郡守把钱粮分发完毕,发动民夫建立起了三座庙宇。

一座甘霖普济寺,供奉唐僧师徒,白龙马亦有香火。

一座真武观,供奉真武大帝和五龙将军。

一座龙王庙,供奉四海龙王。

至于菩萨佛祖之类,没有出半分力,自是不会有半点香火。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