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舌战群儒(上)

“至于当阳之败,数十万百姓扶老携幼相随,刘皇叔不忍心弃之,因此日行十里,不思进取江陵,甘与同败,此乃大仁大义也!”诸葛亮洋洋洒洒一片慷慨激昂陈词,让集贤堂众人默然不语。

“何况寡不敌众,胜败更是兵家常事,为何感觉羞耻?”

“昔日高祖曾数败于项羽之手,但垓下一战功成,这难道不是韩信的谋略吗?”诸葛亮望向张昭。

“如此看来,国家大计,社稷安危必须要靠有主谋的人,而并不是那些只会夸大其词,无理狡辩之人”诸葛亮的目光又扫过在场的所有人。

“那些以虚荣自欺欺人,自以为无人可比的人,实际上却是临危不能应变百无一用之人,这不是更让天下人耻笑吗?”

呃...我来翻译一下,意思是说:在坐的各位都是垃圾,麻烦自己对号入座。

集贤堂中的英杰们也都听出了诸葛亮的反讽,立刻就有人站起来阴阳怪气道。

“曹操屯兵百万对江夏虎视眈眈,请问孔明先生对自己渺茫的前景有什么展望呢?”

卫宁撇了一眼说话的人,枪豪.虞翻。

诸葛亮轻笑一声“曹操招降纳叛,收袁绍、刘表手下的乌合之众,虽有百万雄兵,但也不足为惧!”

虞翻一听,脸上嘲弄更盛了,质问道:“先生军败当阳,计穷于夏口,仓皇逃窜,几乎无藏身之地,现在只身过江向我东吴求救,竟然说不惧怕曹操?这等大言不惭岂不令人耻笑?”

说完,嘲弄大笑。周围也跟着虞翻一同大笑。

诸葛亮怒气值又满了,默默从自己的座位上站起来,对虞翻冷笑道:“这不是虞翻虞仲翔吗?你笑的太早了!”

“用你的脑子想想,刘皇叔以数千仁义之师怎么能够抵挡曹操的百万大军?”

“即便是这样,我军依旧可以齐心抗敌,哪怕多次惨败还能够浴血奋战,再看你东吴兵精粮足,又有长江天堑,可有人却未战先降,劝说自己的主公屈膝投降,难道就怕天下人耻笑吗?”

“相比之下,你还敢说刘豫州怕曹贼?”

说到这里,虞翻已经哑巴了,想不到半点反驳的词汇,但诸葛亮似乎感觉还不够,抓着怒气值爆发尾巴连步来到虞翻面前。

“当年仲翔在会稽太守王朗手下就曾经劝主公投降孙策,没想到投降了东吴之后又要劝主公投降曹贼”

“也不怪你,只是旧病复发了而已”诸葛亮一副“我懂,你不必在说了”的表情让虞翻血压蹭蹭往上涨。

诸葛亮心里轻笑,你不是阴阳怪气吗?我也会!

“孔明!欺人太甚了吧?!”忽然又有人站起来怒斥诸葛亮。

诸葛亮一回头,笑着抬手。“原来是步骘步子山,失敬,不知道子山兄有何见教”

步骘抬手还礼,一脸轻蔑问道“难道先生想要效仿苏秦、张仪用嘴皮子上的功夫就游说我东吴对抗曹操?”

诸葛亮微微摇头,反问道:“难道子山兄认为苏秦和张仪只是一位说客?”

“苏秦配六国相印;张仪两次为秦国宰相,两人都有匡扶国家的大智大勇,难道不比那些欺软怕硬苟且偷生的人强?”

“你们尚且还没见到曹操一兵一卒就已经闻风丧胆,畏惧投降,现在还有资格嘲笑苏秦和张仪?”诸葛亮几乎是一把刀一把刀插在步骘的身上,就差没有指着步骘骂,你算什么东西?看不起苏秦和张仪?

众人见步骘难以招架,立刻有人顶上。

“请问,孔明先生认为曹操是什么样的人?!”说话的是薛综薛敬文。

“曹操是大汉之贼!”诸葛亮想都没想直接回答。

“孔明先生此言差矣,大汉延续到现在,寿数将近,而曹操已经占据了天下三分之二,可以说是万众归心,顺应天意”

“反倒是刘玄德不识天数,以卵击石,怎么又能够不败呢?”

“薛敬文!”诸葛亮爆喝一声,双目带电,可以听出来他是真的发怒了,这次连蓄力都没有。指着薛综质问:“为何出此无君无父之言!”

“人生天地间,以忠孝为立身之本,曹操祖宗为汉臣,食汉禄,作为子孙却不知道报效,反而怀着篡逆之心,不是汉贼是什么?!”

“这样的窃国大贼,本应该天下人群起而讨伐!”

“而你们!身为汉臣却在这里为曹操说话,不是无君无父又是什么?”

“你!”薛综咬着牙,差点直接动手。

“哼”诸葛亮冷笑一声“你连和我争辩的资格都没有!还是回家弄明白什么叫忠孝再说话吧”

转身,诸葛亮回到自己刚刚坐的地方坐下,面色淡然,如果不是在坐众人一个个都是猪肝脸色,不知道的还以为什么都没发生呢。

“曹操虽挟天子以令诸侯,但却是相国曹参之后,刘玄德自称中山靖王之后却无处考证,世人只知道他是织席贩履之徒,又有什么资格和曹操抗衡?”第四位受害者无缝连接。

这次,不拿诸葛亮说事了,而是直接人身攻击刘备了。

诸葛亮又看向说话的人,顿时笑了,问鲁肃“鲁大人,这人莫非是当年袁术席间,盗橘子的陆公纪?”

卫宁也多看了那人几眼。

在蓝星的时候,他有看到过这个典故。

“陆绩怀橘”。

说陆绩小时候到袁术家做客,袁术请他吃橘子,结果他吃了还在怀里偷偷放了三枚准备带走,临走起身的时候掉在地上被袁术发现了。

袁术问陆绩为什么要偷橘子回去,陆绩的回答是:这橘子很甜,我想要带给母亲吃。

袁术对此非常惊讶,称赞说陆绩那么小的年纪就知道孝顺父母,长大后一定会成才。

当然,这个故事教导人百善孝为先,孝心是要从小培养的。

对于陆绩来说,这应该是一件“光辉事迹”,是美谈。

但这个故事,其实也是可以从不好的方面去看,比如年少为贼,既然想要带给母亲,为何不问袁术要,而选择了偷呢?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