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刘安庄

之前的逃荒者,由于之前被灵主教一股子全部抓了去,这就导致了如今方瑜他们就连最基础的地理信息都无法获取。

之前这些陈阳,东义,西川都是从天南地北的逃荒者口中得知的各个地区。

方三多前半辈子就没出过蕉岭,对他来说,能知道西川和西凉就已经是不错了。

而方瑜就更不用多说了。

所以,此时的他们面临的不仅是前路不通的问题,还有接下去要往哪走的问题。

三人协商了半天后,最后由方瑜拍板做出了最后的抉择。

往回走显然是不可能的,他们只能往前走。

但东义县又不能冒然而入,要是真的遇到兵祸的话,方瑜倒有把握幸免于难,但方三多两人就说不准了。

所以,最终方瑜决定,绕着西川和东义县的边缘,尝试着能不能走到东义县的下个地区。

假如下个地区还有兵祸,那方瑜等人也就不用逃了。

连东义县都没能拦住这些大宛族人,那就说明,这大宛摆明了是在向楚国宣战。

如此的话,方瑜也就只能找个山林先将方三多两人安顿下来,然后他再下山为后续的生活做准备。

方瑜之前看小说的时候,也曾料想过,假如自己穿越到古代,还是乱世的话,那必定要选择加入一方势力,然后沙场历练,成为一代军神,最后或是清君侧做国柱,或是清君做个皇帝。

总之,那时候,宅男的思想总是比较简单且美好。

但真来到这乱世之后。

经过这段时间的经历,他才真正明白,原来到头来,最终还只是为了一口饭在奔波。

虽然这样的情况,也有几分是自己时运不济而导致的。

又是旱灾,又是饥荒的。

但恰恰是因为这样,方瑜才真正了解到,生活在这个年代,这些普通平民百姓,为了活下去,为了吃口饭,他们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生儿育女仅仅只是为了让自己的血脉可以流传而不因为这操蛋的时代而断绝。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才是这个年代平民最真实的写照。

这个地方到底是谁做主,对于方三多来说并不重要。

王朝的更替对他们来说只是换个身份而已。

楚民,魏民,唐民,仅此而已。

可能也只有首都的人才有几分王朝的归属感吧。

在这一刻,方瑜内心真正升起了一个想法。

这样的世界,需要改变。

这个世界需要改变的,并不是什么王朝,也不是什么势力或者是什么局势。

它需要的,是从底层开始改变,要改变的是这个时代百姓的生活方式,乃至生活目标。

最最重要的,就是一个字:吃!

吃饱!喝足!睡好!

势力的更替是无法避免的。

集中统治也是必然的。

人类作为一个群居物种,为了生活,必然的都会分出三六九等,这是生物的必然规律,无法避免,也无法改变。

哪怕再怎么粉饰,也不过是由明转暗罢了。

统治者的必须的。

没有统治者,人人各自为主,那人类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所以,更换王朝,更换时代,其实并不重要。

只要让下面的人可以活的更好,那么,时代或者王朝的寿命才会一直长久。

否则兴军起义,也不过就是一个循环而已。

假如方瑜不曾经历过这些,为了乐趣,为了好玩,或许他会成为这个王朝的弄潮儿,有系统的帮助,他的确有很大的可能成为这个国家,乃至这个世界的主人。

但这样一来,方瑜就和其他逐鹿中原的霸主别无二致了。

甚至,方瑜的心态还会更叛经离道一些。

因为他本身就是为了体验而做这个事,他对这个世界的百姓,并没有太多的认同感。

他当上皇帝后,自然也会颁布很多的发令,让国内的百姓过的更好。

但无疑,他更多的为的是自己的欲望。

屁股决定脑袋。

一旦方瑜真的尝试过至高皇权的滋味,在没有坚定信念的情况下,就连方瑜都不确定他能否抵抗的住这种腐蚀。

这点方瑜并不清楚,但至少他心里明白,他是不愿意成为这样的人的。

不幸却也是幸运的是,方瑜经历了这一切。

陪着方三多和黄梅,以及更多的逃荒者,他经历了底层百姓辛酸而又无奈的生活。

哪怕仅仅只是几个月的时间,但这几个月以来,这些经历,却让方瑜的心中萌生出了一个最为朴素而又真挚的想法。

他想让这些人,活的更轻松点,活的...更开心。

这个想法虽然很微弱,但却牢牢的种在了方瑜的心中,无法动摇。

随着体会越来越多,这个想法也像是一颗树苗一般,不断的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就在方瑜心生感悟之际。

另一边,楚国户部尚书梁毅梁司徒,在经过了一个星期的舟车劳顿之后,终于赶到了寿元州,培源县,刘安庄这么一个小村庄内。

自从上次朝议,梁毅在生出了回去探望老师的想法之后,本想立刻前往刘安庄的,却因为赈灾事宜的交接而耽搁了下来。

而这一耽搁,就是足足两三个月的时间。

这段时间内,他不仅要配合隆成太子的旨意,将自己手上的相关奏本纪要交接给东宫,还要配合开拨银两和粮食提供给太子和昌王府以供赈灾和军备储粮。

这期间,他忙的是团团转,连续在府邸连轴转了有一个多月这才有空回家和妻儿小聚一下,然后又再次投入政务之中无法自拔。

更别提后面听到西凉线报说,大宛居然真的入侵了成怀东义县!

这个信息让楚皇大发雷霆!

当场下达急令,让户部提供兵马粮草送往西川,让昌王府即刻出兵,将入侵的大宛人赶尽杀绝!

本来就是饥荒之际,早就拨出了一大部分的粮食用于赈灾,如今又要支出用作战时粮草,粮库中哪有那么多粮食?!!

当时梁司徒就差点要直接在朝阳殿上告老还乡了。

这tm谁行谁上!

我上哪去给你变出这么多粮食?!!

早上给的奏本你是一字都没看吗?!!

自己家里还有多少粮食你自己心里不清楚吗?!!

梁毅本来是一个正直有度的人,此刻心中也是骂骂咧咧的。

但最后,他还是忍住了。

毕竟,他既然掌管了粮库,楚皇向他要粮,那他就不能没有!

但事实上,也的确有。

只不过,这些粮,他之前不敢动而已。

但如今,大宛入侵,说到底,这也是关系到国家根本一事,再加上梁毅也是年轻气盛,在朝堂上忍气咽下后,回去就开始琢磨要怎么征集粮食了。

作为楚国的粮食总管,他又怎么会不知道,哪里会有粮食呢?

除了国库里的,其实大部分粮食还都堆在民间。

都在那些名门望族手上。

如今全国抗灾,但据他所知,这些王爷或者是官员,或是名门望族,每天依然酒水茶饮从未断绝。

整个京城的乞丐,都靠他们养活!

他们有粮,只不过,他们是不会主动交出来的。

为了筹集到这些粮草,又因为这段时间对楚国的种种情绪波动,让梁毅一个冲动,做了一个套,成功的将楚皇要的粮食全部套到手了,还多了不少。

楚皇龙心大悦。

而梁毅却在退朝后立刻开始跑路。

他借口回乡探亲,向楚皇请了一段时间的假期。

而楚皇对于梁毅所做的“大事”自然是知晓的。

明白梁毅为了这次储粮干了什么事的楚皇对于梁毅的胆量也是大为震惊。

但他毕竟是既定受益者,而梁毅是为他做事的,他自然不可能这时候撒手不管,所以,很痛快的就批了他的假期。

冲动之后,理智回归,梁毅立刻明白,自己作了一个大死!

因为他做的事,历代都没人敢做。

敢这么做的,最后自然也都......

虽然,他在朝上将此事和楚皇关联在了一起,有了楚皇背书,这些人不敢真的对他怎么样。

但这也只是不敢对他的性命怎么样而已。

这还是因为他现在还是户部尚书。

但他因为这事,彻底惹毛了京都的一部分老家伙,这些人的权势足以让他在的前路就此断绝,而且接下来,他还要面临种种危机,这些危机都是为了将他从户部尚书的位置上拉下来。

只要他从这个位置下来,那楚皇的庇护就自然失去了作用。

那时候他的处境就可想而知了......

而楚皇呢?他自然是知道这个结果的,不过,对他而言,他是君,梁毅是臣,他体谅梁毅的忠心也颇为感动,但他却不会做太多。

他在这个皇位上已经呆了几十年了。

有些事,早就已经注定了他的处理方式会如何,而这些,梁毅,包括哪些暗中的黑手,也都明白。

知道自己现在处境凶险的他,回去之后立刻带着妻儿开始跑路。

在途中半道,他将大半随从全部支开,只保留了确定忠心的老人后,带着这波人连同妻儿直接转到前往自己师傅所在的刘安庄。

他师傅是秘密隐居在这里的。

以前的人都只知道他告老还乡了,但只有个别人知道唐老最终转轴来到了寿元州的刘安庄。

梁毅便是其中之一。

所以,他转道去找唐老,基本上不会有人可以查到他的踪迹。

这也是古代的一个局限性。

不管情报做的再好,没有卫星,没有天眼系统,有些事只要做的隐蔽,还真就只有天知道。

唐老当年退的稳,借病隐退,之后回乡了之后,没多久,就爆出唐老暴毙的信息。

当时就连梁毅都差点信了。

直到后面收到了唐老的密函后,他才知道,唐老其实只是放出了个假信息,然后去了一个新的地方。

而这事,梁毅不知道楚皇知不知道,当时楚皇听到老师暴毙的信息后那副震惊和感伤的泪流不止的画面,好像是不知道的样子。

只不过,那时他还年轻,这时候回想起来,难免会觉得楚皇也许只是......

但不管如何,唐老无碍,这对他就是一个最大的好消息。

而后的这几年,他时不时也会收到老师的信件。

信件中,老师说他就在家中种田,颐养天年。

而梁毅则会将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写下回信给唐老,之后唐老隔个很长时间才会回信,在信中对他进行指导和解惑。

这也是他当时在朝议之后会想起唐老的原因。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对于梁毅来说,他的父母未能在他上位后陪他许久,便纷纷离世之后,唐老在他心里,已经算是父亲一样的角色了。

之前一是为了不让老师被其他人打扰,二是为了自己要有所成绩才敢见他的想法所影响着,让他没有去找唐老。

而如今,遇到了大问题后,他本能的想到的,就是自己的老师了。

在他心里,唐老的形象实在太过于高大了,俨然已经是近乎无所不知的存在了。

此时,即将见到心中的那位恩师,梁毅自然难以掩盖自己的兴奋喜悦之情。

但他深知自己现在并不安全,为了不连累到老师,这一路他是一绕在绕。

绕到就连他都有点懵的时候,这才放心的前往刘安庄。

眼见着前方有一块“刘安庄”的刻字石碑落地,梁毅的心中满是即将见到自己老师的那种激动之情。

从马车中直接下来,他沿着这条泥土路一路走向村口。

即将见到恩师,他必然要徒步拜见。

在经过一个拐口后,忽然,他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麦田!

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蜿蜒至山脚下的麦田!

这些麦田至少已然有百亩以上,此时虽然还未成熟,但那青色的麦浪在风中摆动的那种场景依然让梁毅这个作为户部尚书的人感受到了一种无尽的感动。

只不过,这些小麦的模样似乎有点不太一样。

这些小麦的长势是他见过最好的。

粮食!!!这就是粮食啊!!

这就是生命的希望!!!

作为天天和粮食打交道,又曾是放牛娃出生的他,对于眼前这巨大的麦田自然有着不一样的感觉。

对于粮食,梁毅是发自内心的尊重和喜爱。

因此,在见到这一大片粮田的时候,他的内心才会如此欢喜。

不仅是因为它的外观美,更是因为它代表的意义,更美!

“好多的粮食...这...好美啊...”

身后,梁毅的槽糠之妻温氏带着三个孩子,在转过弯后,看到这片麦田亦是忍不住发出感叹。

梁毅从震撼中回神后,看着麦田边上有一条土路,土路的另一边就是一排排的屋子。

他虽然不甚了解,但隐隐觉得,这片麦田应该和自己老是有所关联。

忽然间,梁毅想起了之前老师在信中说的,他在种田。

在信上,老师还说,他想要种出可以让百姓吃的饱饭的田。

那时,他还以为老师这句话只是一句感慨,类似于表述思想境界的语句。

而如今看来,老师他似乎...并不只是感慨!!!

梁毅不由的加快了脚步。

此时,他只想赶紧见到自己的恩师,然后,验证下自己心中的猜想!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