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 远景
在许多人看来宁孑不是不好打交道,是压根就没法打交道。换了一个场合大概也没人会做出这种事情。
但今天的情况不太一样,而且宁孑的身份也不太一样。
他现在是太空学院的院长,如果时间倒回个两百年,坐在教室里还真就都算是他的门生。
当然哪怕这个时代其实也可以这么理解。
毕竟四年以后这些人的毕业证上都要盖上他的名字篆刻的印章。没错,太空学院虽然挂在体大的名下,但毕业证是却不是统一制式,而是学院专属的。这也是已经确定好的事情。
总之教室里都是自己的学生,想听他说些什么似乎也无可厚非。没必要在自家学生面前玩社恐了。
于是宁孑干脆坦坦荡荡的走上了讲台。
……
罗蒙·凯恩跟宁孑的眼神打了个招呼后,微笑着让出了讲台。
对于宁孑选择来听他上课这件事,罗蒙·凯恩感觉最多的大概还是挺荣幸的。这大概说明了宁孑对物理基础的重视。要知道宁孑毕竟是搞数学出身的。
宁孑站在讲台上没有先说话,而是站在那里看了眼罗蒙·凯恩的板书,然后拿起一根粉笔开始在旁边列出了三列公式。边写嘴里边说着:“刚刚我听课的时候,发现这些复杂的计算问题,大家都很困惑。这里跟大家说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大家可以用傅里叶变换或者傅里叶逆变换来多次求解,这是一个习惯性的思路过程……”
看着宁孑在讲台上以超快的速度完成那些复杂的计算过程,这下子把一帮刚刚还在起哄的孩子们都震住了。
毫不夸张的说,宁孑那速度,比他们用计算器要更快。而且似乎那些复杂的方程用计算器都很难解的。
当然,宁孑口中简单的办法,在大家看来,明显并不简单。
反应快的学生已经拿出了手机开始录像。
反应慢的学生也在反应快的同学的带动下,拿出了手机开始录制宁孑在讲台上的表演。
五分钟时间,宁孑搞定了板书上的内容,然后丢下了粉笔。拍了拍手,看向教室里的学生们。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听过往的成就虽然也让人崇拜但那种厉害并不是很具现化。
亲眼所见的能力往往更为震撼人心。
显然宁孑刚才随手展现出的强大计算能力彻底让一帮刚刚上大一的孩子们折服了,教室里变得鸦雀无声。
宁孑想了想,才应着刚才的要求开始发言。
“各位同学,毫无疑问,你们是华夏最优秀的那群年轻人。科学界有种说法,这个世界上大概百万分之一的人指引着整个人文明前进的方向,万分之一的人推动着文明的发展。从你们拿到太空学院通知书的那天开始,你们便已经是那万分之一的一员。你们应该骄傲,也可以骄傲。
但这不够,还远远不够!既然你们已经站到了足够高的位置,那么就要争取那百万分之一的机会,成为文明发展的指引者。好消息是,在这里你们成为百万分之一的机会很高,因为教授你们的人都是这个世界相关专业最厉害最优秀的那些导师。他们的知识储备跟对知识的态度都值得你们好好学习。
我不希望你们跟任何人去比,因为没有必要。从你们踏入太空学院的校门开始,已经没有人值得你们去对比。你们每天的对手都只是昨天的自己。而不是其他任何人。我看到很多人还在网上争论是华清好、燕北大学好、还是哈佛好、哥大好,我就想笑!
我告诉你们啊,全世界所有的大学、研究院、实验室,有一个算一个,都是渣渣。没错,这话就是我说的。体大不需要参加任何高校的评分系统,更不需要交钱纳入人家的评比系统,因为没有必要。未来你们有多强,不需要别人去评价,别人也根本评价不了。
但你们要时刻牢记,这些成就不是躺着就能拿到的。你们需要努力努力更努力才能对得起学院为你们争取到的这些资源。今天我也不怕告诉你们,最迟在你们大三的时候,你们中的百分之八十将跟随我们的太空学院升级,进入到太空中学习,去学习正儿八经的太空知识。
你们将成为真正的第一代太空科研人。你们的生活轨迹、学习轨迹都将跟其他人完全不一样。你们将能拥有这个世界上最开阔的视野跟最特别的研究环境。你们的未来将是真正的星辰大海。为了不成为只能在地面做支持的那百分之二十,望诸君能努力。”
掌声响起,宁孑正好微笑着脱身。
……
毫无疑问,宁孑即兴的发言已经满满都是三月小可爱的风格,而这恰好又是一群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最喜欢的风格。
年轻人其实大都还是不喜欢韬光养晦那一套的。虽然华夏人崇尚谦虚,但架不住时代不同了,不懂谦逊的人越来越多了。相对而言还是三月那种直白的表达方式更容易被人接受,而且很提气。还能跟宁孑一贯的发言风格延续上。
于是第一天上课了,宁院长悄摸摸听课这事很快便传开了,有视频有真相。从班级群再到朋友圈,孩子们对院长的爱戴从传播院长解题的速度跟传播他讲话开始。
显然这打乱了宁孑的计划。
似乎没办法偷偷听课了。
得到了消息后,学生们明显更关心课堂上有没有多个人。
到了下午,这些视频开始在网上传播。
佩服的依然佩服,骂的依然在骂。
当然,没谁在乎。
反正被宁孑提到的那些正主儿大概率是没一个会发声的。
至于网友们的评价就从来没被认真对待过。当然如果真的是在网上有头有脸的那种人,现在也都学会针对宁孑这张脸谨言慎行。
除非能确定自己身上干干净净,否则的话已经有过前车之鉴。而且上一位在网上瞎说话的据说下场不太好。成功实现了阶层跨越,从几乎已经不缺钱的富裕阶层,跨越到了比一般小市民还要悲惨的贫困阶层真要说起来也是很不容易。
但某个人是真做到了。
曾经的双旦大学某位网红大教授据说舔着脸去求着昔日能平起平坐的校长去给自己孩子能安排一个混饭吃的岗位,还被果断拒绝了。真在网上稍微有点影响力的那些大V大都知道这件事情。自然便明白有些人可以随便碰瓷,但有些人是真的不能碰的。
毫无疑问,宁孑就是那种能不碰千万不能碰的类型。
就这样,少了大V们的碰瓷,宁孑的话虽然依然那么充满了争议性,但却没有像往日那般引发特别火爆的议论。用三月的点评便是:人类永远能在跟自己无关的事情上保持特别的克制跟冷静,其本质就是精致的利己主义症状。
但这其实也挺好,说明不少人是真的在这种氛围中已经渐渐认可了体大的地位。
当然这也不是哪个人认可的。
事实上从报考的分数线变化已经能看出这种趋势。
至于两、三年后太空学院是否真的能在太空拥有分校区,大概就是那个最关键的转折点。
如果宁孑吹出的这个牛逼成真的话,体大太空学院世界第一的名号大概就真的能做实了。
当然这个时候还没人知道整个体大基地都在为了这件事而努力着。而且还是全方位的努力。
……
站在全局去考虑问题,跟科研是两种不同的考虑体系。
这一点宁孑已经深有体会。
包括三月对他的要求都已经不太一样。
之前三月会在设计好了近期发展规划之后,然后通过实验室里早早规划好的一系列设备跟仪器,给出一系列成果来为即将到来的未来做好铺设,但现在宁孑需要作出决策,并承担可能带来的后果。
就好像此时,宁孑正在看着来自于另外一个遥远国度的深度体检报告。
体检报告是属于尼森·蒙巴顿跟奥博特·雷洛的。
当这两人一脸神圣的将三月邮寄给他们的生物芯片一口吞下,并认为他们已经是距离神最近的人时,就在不断发送着各种身体变化报告。幸运的是这项技术早已经经过大规模的使用,这次给他们先使用,只是因为工业水平上有一定差距,所以在技术上进行了一些精简。
简单来说一般情况下死不了人,如果万一死了……那也是为了科学而献身,是高尚的。
好在从目前的情况看来效果还是不错的。
当然也有稍显不足的地方,让三月对新一代的生物芯片进行了改良。
现在就是需要宁孑决策的时候了。
是否要给太空学院的学生们使用这项技术。
人的免疫系统是个非常复杂的体系,要重塑一个更加高效的备份对于人体来说也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适应过程。才能进化到最高效的状态。比如在一般情况下对某些蛋白质的应答按下暂停键,让另一套免疫系统有高效进行定点清除的时间……
对于未来注定要长期在太空生存的人来说,这项技术可以说非常重要。毕竟不能要求在太空中能跟在地面上享受差不多的医疗待遇,尤其是对于长期需要进行太空科考的未来科学家们来说,高效的免疫系统跟生命延续基本上能划上等号。
“感觉效果还行,不过还是在我跟我的家人身上先使用吧,扩大样本范围。等到明年这个时候,如果没有问题的话,就能在学院大规模推广了。”看过三月的报告后,宁孑很快做了决断。
“喵,我觉得这是个不错的选择,当年他也这么干的。”小猫点评了句。
宁孑当然知道三月口中的“他”代指的谁。
毕竟能让小猫尊敬的人类个体其实不多。
这只猫更喜欢用第三者的视角来点评各种人类社会的普遍行为跟准则,唯独不会对口中的那个“他”进行任何心理层面的分析。给宁孑的感觉就是人类是人类,“他”是“他”。
“那就先这么办吧。”宁孑点了点头。
好在时间上还相当宽裕的。
按照计划,一年半后基地第一艘反重力飞船升空,并开始探索长期在太空停留的各项测试,比如尝试在围绕月球转上几圈,并在地月之间进行摆渡,整个测试过程会持续半年。这个时候第二艘反重力飞船会升空,开始进一步的测试太阳系内的远航,并承担一定的科考工作。
这个时候第一艘反重力飞船会在地月之间的位置开始挑选一个合适的轨道开始进入常规运行,成为一个固定的太空中转港口。相关的建设也会同步进行,那个时候现在太空学院大一的新生,已经成了大三的师兄师姐,他们将会被送到反重力飞船上进行各种太空实战教学,这样等到他们掌握了太空科考技巧之后,读研读博的阶段就会在第三艘、第四艘反重力飞船的实验室里度过了。
等他们在太空完成答辩的时候,有了丰富的太空生存经验,基本上就是月球基地建设最缺人的时候。哪怕绝大部分工作由机器人来搞定,但人的作用还是不能忽视的。
到时候一部分人正好分流到月球基地,一部分人继续去太阳系内游荡,科考,做星球改造计划。在三月的安排下,一切都是按部就班,井井有条。
事实上这个时候宁孑说一些出格的话也是为了未来做准备。
当科技的巨轮开始飞速发展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改变。
就好像当初闹得轰轰烈烈的编程软件,已经被大多数人所习惯。曾经觉得天都要塌了的程序员们,也已经开始习惯了现在了生活。大时代的背景下,适者生存的竞争法则开始发挥调节作用。
绝大多数人找到了别的生存方式,当然也有部分人不得不露宿街头,曾经的体面生活似乎成了一场遥不可及的梦。
好在对于华夏来说,这样的考验会是极其温和的。
因为太空的开拓会提供诸多全新的岗位……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