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儒门与道门!

白鹿书院,故称白鹿洞书院,位于江右庐山五老峰南麓。

“始于唐、盛于宋,沿于明庆!”

宋代时期朱熹重建书院,并确定了书院的办学规条和宗旨。

从那以后这里就是理学最核心的传统地盘之一,如今连这里都被心学一脉执掌,可见理学至少在这个时期的确是势弱了!

白鹿书院坐北朝南,为大四合院建筑,布局相当考究,屋顶均为人字形硬山顶,礼圣殿、朱子祠等坐落在楼阁庭院中。

虽然如今执掌书院的是心学门人,但朱熹的的确确是位儒门先贤,是儒门史上极少数达到四阶半圣修为的前辈高人。

陆文宇担任山长之后虽然狠狠清理了一批理学门人,但也未曾动朱子祠分毫。

理学这一门学问,至少最初朱熹在的时候的确是非常有可取之处的。不然哪怕当时身为大儒的朱熹,单凭个人魅力也绝对吸引不到那么多追随者以及支持者。

只能说后来者在阐述和引导理学的行为理念时出现了偏差,导致了社会阶级极度固化,礼法残酷至极的社会现象,甚至出现了连续几百年强迫女娃儿缠足裹脚这种不可理喻的的社会性行为!

理学提出的繁复无比、超高标准的道德要求更是绝大多数人都不可能达到的,可是没有人会愿意自曝其短,这就导致了理学派系当中必然会诞生大批量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贾琏一直认为,这也是前明覆灭的主要原因之一!

……

白麓书院山长屋中的茶室,年逾七十的陆文宇,与十五岁的贾琏相谈甚欢。

特别是听了贾琏对理学的批判,陆山长心里更是在想:果然不愧是老张的外孙,也是我心学的坚定拥护者!不过这个老张头怎么没让外孙读书养气,居然让他学了道门那神神叨叨的炼神之道?

特别是知道贾琏如今已经炼神养气圆满时,陆山长更是痛心疾首,这么一块举世无双的良材美玉居然白白送给了道门,真是亏死了!

“心学就不一样了,咱们从来不用那种常人不可能达到的道德标准去要求他人,小子最佩服阳明先生的那句‘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哦!小友对此句如何注解?”

“何需注解?若是要像注解论语一般逐字逐句摘抄注释,那岂不是显得阳明先生太没水平,我等只需心存善念、心存良知即可,哪有那么多需要注解之处。”

“哈哈哈哈~好!好小子…”

“……”

“……”

陆山长侵淫学问大半辈子,的确学识深厚无比、智慧深远,贾琏若不是时不时抛出几个来自后世的新奇观点,和陆老的天早就聊不下去了。

这会儿,趁着陆老讲得口渴,喝口茶的时机贾琏连忙转换话题,说自己如今已经进阶炼神养生境,初步具备了自保之力,外公张雎早年心心念念的就是想让自己读书养气,现在他在炼神之道上陷入了漫长的缓慢增长期,所以想像陆老求教儒门修行之道,一来是触通旁类,二来是若是读书有成今后也好给外公一个惊喜。

陆山长眼底闪过一丝无奈,遂开口给贾琏讲解起来。

原来所谓读书养气,重点也在于一個“读”字。也许是真如传闻中所说的一般,孔老二可能当真曾是老子的徒弟,儒门和道门最初的修行方法竟然大同小异,起初都是靠朗读/念诵来修行超凡之力的!

只不过有些不同的是,相比于道门,儒门的养气修行入门要求要简单些许。千年以来无数大儒孜孜不倦的注释各种前人经典,为的可不光光是名!

这些大儒们写出并得到流传许可的经注,可都是真真切切能够辅助读书人踏入养气境的典籍!

只不过就如同《黄帝天机经》一般,经文与经义都只是次要的。这些典籍该用什么样的口音去朗读,在什么时辰,以什么样的姿势去摇头晃脑的朗读才是重点!

当然,这些要求苛刻的秘藏经典,都属于儒门极为高深的传承,想要接触这样的传承秘典,首先你得从三字经、千字文、幼学琼林等等流传甚广的入门级基础书籍中悟出来、养出来那一丝丝浩然正气,入了最起码的这道门才行!

像是荣国府的政老二那般,无法从蒙学书籍中养悟出浩然正气,之后更是一脑袋扎进了四书五经的各种经义、教条之中,最终也只能成为一个皓首穷经的酸腐之辈罢了!

想要正常接触儒门修行,最起码的便是要养出那一丝丝浩然正气,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现”便是这个意思了!

而道门与儒门的差别,就在于道门更像是一群炼金术士,依靠灵材外物承载自身的【神】之力,传说炼神四阶更是能将道器融入己身,成就长生不老,只是这个境界有没有人成就过一直是个未知的问题!

儒门则是需要自幼以特别的朗读法门震荡锻炼人的五脏六腑,同时在众多蒙学经典中找到一句属于自己的开悟之言,养悟一丝丝浩然正气,此为第一境养气境入门!

在之后就是以日渐深厚的浩然正气结合更高深的练脏技巧凝练出一颗“文胆”,此为学士境界。

此境界已经可以催动文胆中凝聚梳理的浩然正气,以千古流传的经典诗文为咒语施展术法以及御使儒门的灵器了!

贾琏心想这力量的表现形式怎么这么像【法师】呢……

灵器当然也是儒门先贤仿造道门炼神之器的成果,只是锻造更艰难,催动起来消耗也极为庞大,所以流传并不广。

而战力上,学士境界能匹敌道器术法一般的养器境炼神之士,略高于武道后天境。

可是要凝练“文胆”,突破养气境进阶学士,对儒门修行者五脏六腑的强度要求极高,这也是儒门读书人普遍讲究大器晚成的重要原因。

似林如海这般十来岁就悟得一丝浩然正气,但到如今年近三十都没有把握凝练文胆的存在,儒门历史上比比皆是。

当年老爷子贾代善不愿让贾琏入儒门修行,外公张雎也并未强求,就是因为如此。

而陆山长之所以无奈,是因为浩然之气的来源乃是人身之中【气】之力与少量【神】之力的结合,贾琏已然炼神有成,又能再有多少【神】之力用来养悟浩然正气呢?

却不想贾琏却喜出望外,要消耗【气】、【神】之力?这有什么,劳资可是开挂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