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洛人为何而战

第184章 洛人为何而战

昭城。

城墙之上到处都是斑驳的古迹,这座建立千年的城池,是无数诸夏之人心中的圣地。

但辉煌终将落幕。

昔年周天子端坐神位,天下诸侯朝拜的镐京城,已经渐渐废弃。

从前的洛邑,现在的洛阳,是周王朝八百年的都邑,号称承天受命之地。

现在也渐渐衰落,昭城因洛国而兴,现在终究要随着洛国衰落迎来终末的时刻。

现在城中人口并不多,基本上都是膀大腰圆的精干士卒。

一具具守城的器械都安置在城墙之上。

这些都是之前就准备好的。

城墙角下,追随着洛继前往突袭秦军的士卒们,正兴致勃勃的给自己的同袍讲述着自己的神勇。

“当时的情景,你小子是不知道,我骑在马上,左右开弓,一口气十连射,箭箭毙命,长枪就在侧身一放,根本不需要动,秦人直接自己往上撞,真是痛快。”

旁边的汉子听完当即笑道:“是不是又做梦回到年轻的时候了。

年轻的时候确实勇猛,勇冠三军,国君都亲自称赞你,还给你赐下婚姻。

但现在伱射三支箭就不行了吧。”

于是所有人都哄然大笑起来,他们这些人年轻的时候个个都是勇士,现在也都不服老。

“嘿。

某人就是嫉妒我能追随太子出战。

没办法,谁让吾实在是太过勇猛,即便是太子也知道名字呢。”

这嘚瑟的话一出,周围很多人都虎视眈眈的望着他,眼中的怨念几乎要凝成实质了。

追随太子大破秦军,这可是能记在族谱上的光辉事迹,就这么错过了。

这狗东西还在他们的伤口上撒盐,真是欠揍啊!

“兄弟们,开玩笑,开玩笑的。

秦国数十万大军攻洛,之后大家都有杀敌的机会。”

汉子赶紧找补,但已经晚了,众人一扑而上,几声惨叫传来。

“打错人了!”

洛泽和洛继正在城中观察着防守的点,恰好见到了这一幕。

洛泽笑道:“看来族人的情绪还不错。”

洛继抬头望了一眼万里无云,碧蓝清丽的天空,话中带着一丝沉闷,轻声道:“或许是因为天气很不错吧。”

洛泽宽大的手轻轻拍在洛继肩膀上,劝慰道:“不要这么难过。

这个世界上,只有野兽才会为了活着而活着。

人生于天地之间,就与野兽有本质上的区别。

我们总是要追求一些常人所无法理解的东西。

继儿,你觉得千年以来,洛氏所做的最伟大的事情是什么?”

洛继有些疑惑,沉吟片刻道:“维护了邦周的千年天命?”

洛泽摇摇头,感慨道:“千年以来。

洛氏所做的最伟大的事情。

就是在洛国有了这么一大群能真正称得上‘人’的人。

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愿意为了自己心中的信念而奋不顾身。

他们信任洛国公室,相信我们一定会为他们免除后顾之忧。

继儿,你知道家族为什么那么厌恶秦法吗?

明明楚国的底层生活更惨,甚至还残留着大量的奴隶。”

洛继当然知道,他同样思考过这个问题,沉声道:“是因为未来。

楚国没有变法。

以楚国现在的制度,是注定要被扫进垃圾堆,消失在历史上的。

一个没有未来的国家和制度,没有批判的价值。

而秦国已经变法,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极其成功。

他代表着一种诸夏未来的方向,而这种方向,家族不认可!

未来的诸夏不应该是秦国现在这个样子。

从根本上,秦法之中所蕴含的思想,会残害诸夏之民。”

这就是洛氏和秦国最根本的矛盾。

洛氏认为新的王朝不应该像是秦国那样。

在洛氏看来,国家和子民不是对立的,但是秦法完全是在饲养猪羊。

代天牧民,不是让君主把人当作牛马猪羊,而是像爱护自己的家产一样爱护自己的子民。

“最可恨的就是秦法钳制思想。

愚民政策,是在挖诸夏的根,虽然现在不可能让每个人都读书,但怎么能直接剥夺呢?

相互检举,连坐制度,秦人动辄言利,邻里之间如同寇仇,父母亲人都要互相防备。

从精神上打击国人的自信,控制国人的思想,让国人从经济上依附,不敢升起反抗之心,最终将所有的尊严践踏在地上。

人没了思想,就是行尸走肉,那也算是活着吗?”

洛泽笑道:“人心中有一把秤。

洛氏之所以能得人心,难道仅仅是因为千年的恩情吗?

你看刚才的那些族人,难道他们不知道这是必败的战争吗?

难道他们不知道这是葬身之地吗?

但是你能看出他们的笑容之中有一丝的勉强吗?

他们不是那些不识字,随随便便就能煽动的农人。

而是读过仁义之道,心中有自己信仰的战士。

想必在他们心中,这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为公室而战了。

他们同样在为自己而战。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的学问在国人之中有多风行,想必你是清楚的。

族人们都在用自己的行动来践行义之大道啊。”

孟子虽然在百家诸子圣贤之中,出现的比较晚。但是在洛国之中的影响力却极大。

尤其是他的君臣观和仁义观,几乎完全切中了洛人的命脉,受到了极大的推崇。

“秦王政想要打败洛国很简单,但是想要改变洛人的思想,那就需要剧烈的流血了。

太可惜了,世人定然不知晓洛人心中的大义,只会归于洛人对洛氏的忠诚和爱戴。”

————

《昭城万人诉》是历史上第一部体现基层士卒思想的书籍,在国家行将毁灭的前夕,洛国士卒们却充斥着乐观的精神。

他们对素王敬若神明,但真正主导他们思想的却是先贤的书籍。

他们有血有肉,言语之中满是真挚的感情,对于未来有美好的展望,愿意为了光明而牺牲,因为他们的主君从不让他们的血白流。

在那个时代之中,这么一群人聚集起来,实在是一种奇迹。——读《昭城万人诉》有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