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八章 新移民(三)
夕阳下。
移民邮轮也缓缓停靠在戈壁城的人工湖中。
被朋友叫起来的胡卢,正在甲板上,看着大运河与尼罗河交叉而过。
从甲板上眺望,尼罗河仿佛一条碧绿色的丝带,漂浮在陆地之上。
而大运河则仿佛一道海蓝色的利箭,笔直地穿透尼罗河下方。
“好庞大!”断指嘴巴微张。
考德翁布运河枢纽工程确实非常庞大,那两座架空桥船闸,加上另外两条沟通尼罗河和南部运河的上下船闸,让人有一种渺小感。
尽管架空桥还没有建设完成,但从上面行走的施工人员,就可以感受到,这这个工程究竟是多么庞大了。
人类行走在上面,就如同蚂蚁在一栋大别墅中那样。
邮轮抛锚固定之后,大约1400名移民在当地人事司的带领下,陆续离开了邮轮。
此时邮轮还剩下大约3000人。
与此同时,邮轮也在戈壁城获得了各种补给,包括新鲜的蔬菜水果和牛羊肉。
“阿卢,要不要下去逛一逛?”断指跃跃欲试地问道。
“下去?也好。”胡卢点了点头,他也想念陆地的厚实感,这十几天的坐船,让他双脚走路都仿佛踩在棉花上,总有一种轻飘飘的感觉。
和自己所在的小队长申请之后,俩人就被允许下船。
带着几十块钱,俩人就下了船。
港口区域并没有多少人流,直接用员工卡刷了一辆电动摩托车,俩人开着电动摩托车,从港区进入商业区。
十几分钟之后,他们就来到了商业区。
俩人没有去找餐厅,因为这个时候刚好是下班高峰期,很多人都会在这个吃饭,现在餐厅肯定爆满。
他们又不饿,没有必要去挤。
而且俩人也不知道这边的消费水平如何,如果太贵了,那他们会选择回船上吃免费的套餐。
走街上,本地人的比例不小,但同样是移民的人也很多。
至于如何判断本地人和移民,其实非常简单,以为人种特征很容易判断,特别是五官柔和的东亚人种,和当地明显的西亚人种,一眼就可以看出来。
路过了好几个街边餐厅,断指有些好奇:“好奇怪,为什么这边的米饭反而比大饼更受欢迎?”
胡卢也发现了这个现象:“确实挺奇怪的,我记得培训的时候,教官说埃及人主食是大饼和面条。”
而俩人看到的情况,却和教官描述的埃及有些不一样。
其实他们的教官并没有说错,在戈壁城不远处的考德翁布城,那边的主食就是大饼和面条。
他们只是将戈壁城以为是传统埃及地区,才会产生这种错觉。
其实考德翁布那边,普通人吃大饼和面条的比例也在减少。
原因非常简单——经济利益决定了消费形式。
现在整个埃及区的大米生产量越来越庞大,加上智人通过移民,将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饮食习惯带过来。
很多之前在尼罗河河谷平原搞小麦种植的农户和农场主,发现搞经济作物更赚钱,就大规模改种经济作物。
用澹水耕地种蔬菜水果,然后购买便宜的调制面粉和海稻大米,这就是很多人的选择。
毕竟本地天然小麦粉的生产成本明显高于调制面粉和海稻大米,那些收入不高的普通人,可以用脚投票。
不习惯吃大米?
不会学习吗?智人的互联网公司有专门的美食APP,有大量厨艺教学视频。
就算不会做煲仔饭、蛋炒饭、手抓饭之类,咖喱饭和白米饭总会吧!
更何况,还有大量私营餐厅会主动学习。
没有错,埃及是存在私营企业的,这主要是集中在服务业和手工业上,这也是智人修改了以前的吞并方案,改为逐步蚕食。
很多比较传统的中老年埃及人,就是这些私营企业的主力。
而埃及年轻人却很少从事这方面。
原因也非常简单,老人观念很难转变,他们还是想维持以前的生活模式。
而年轻人却不一样,传统餐饮业和服务业的劳动强度太高了,产值却非常低。
很多小餐厅的继承人都不想干,小餐厅现在很难请到普通员工,这导致他们只能使用家庭成员作为员工。
干过餐饮业的人都知道,这其中的各项工作也是非常麻烦,采购、备菜、清洁、服务之类,工作繁琐的同时,又难以使用机器替代。
而且各种福利不能说没有,但也近乎于无。
和智人的福利比起来,简直是一个天一个地,年轻人根本不会留在传统的私营企业。
因此现在埃及的私营企业越来越难以招到员工,只能靠老一辈的中老年人苦熬硬撑。
然而时代的浪潮不会为此而妥协,更不会为此而产生恻隐之心,这些私营企业迟早要被智人消灭。
……
胡卢在街道上,看着人来人往的员工,虽然可以看出人种差别,但很多人在交谈过程中,却使用各种各样的语言。
这种情况在智人内部很普遍。
阿语、普通话、泰语、英语、印地语混杂其中,甚至胡卢还偶尔可以听到安南语。
然而这种看似混乱的语言,似乎并没有影响交流和社会稳定,这里的一切都井然有序。
如果胡卢听得懂那些语言,就可以发现智人内部的言论交谈,显得有些肆无忌惮,各种各样的话题都可以聊。
这是因为新人类不需要压抑自己的很多想法,只有说出一切,才可以在交流中相互理解。
现在最热门的话题,自然是向需求部的提议,很多人都提了千奇百怪的需求和提议。
每个人的提议和需求存在差别,但当基数放大到10亿之后,却又会存在很多有相同的情况。
胡卢作为新移民,还没有完全融入智人的社会体系,对于很多事情都感到不可思议。
前段时间教官让他们填写个人需求的时候,他就没有太在意,随随便便就填写了。
然而后面需求部却派人过来核查,在听到自己提出的需求,很有可能会被纳入生产计划之中,胡卢就赶紧重新修改了一部分需求。
之前他的需求非常奇葩,很多也明显不切实际,对此需求部的核查员倒是没有不允许,只是让他将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调到未来愿景之中。
这件事让胡卢感到不可思议,但他仔细写的常服、鞋子帽子之类,公司确实按照他的条件,在临近出发之前,送到了他手上。
对于一个一直不受重视的普通人而言,突然获得这样的重视,对于他心态的转变,有非常明显的正向作用。
在收买人心方面,智人公司可是非常专业的。
很多人为什么来到智人生活一两年,就感觉离不开智人了。
就是因为在这里,他们感觉自己才像一个人,而不是机械的零件,更不是富人的器官和血包。
l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