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抵达之前
早晨的薄雾随着太阳东升缓缓散去,柯南倚在甲板上的栏杆边,眺望着愈来愈近的海岸线。
小兰也陪在他的身旁,带着些咸味的海风轻轻拂动她的发丝,为她柔顺的气质添上了几分跃动的美感。只是沉迷于解密的柯南并没有注意到身边的女伴,发达的大脑里只有一行行整齐排列的文字,对身边靓丽的风景视而不见。
柯南现在的注意力完全放在先后收到的两封预告信上。在接到毛利小五郎的突然报告后,警视厅就立马对署名“麻生圭二”的这封邀请函进行了调查。
初步的调查结果显示,这封邀请函与先前怪盗魅影的预告信一样,都来自于月影岛。再加上两封信件都涉及到了“麻生圭二”这一人物,警视厅现在怀疑这两封信件之间一定有所关联。
毛利小五郎此时正发表着自己的推理,“两位警官,其实我觉得,署名怪盗魅影的那封预告信,根本就是伪造品!”
中森和目暮都竖起耳朵,认真听取毛利小五郎的分析。
“首先是署名怪盗魅影的预告信。这封预告信在格式上就与以往的预告信不同,它并没有揭露目标的罪行。更何况,预告信上的目标居然还是个死人!”
“而且预告信的寄送方式也不一样。诸位回想一下,以往怪盗魅影的预告信最开始都是出现在哪的?”
思考了一会儿后,中森银三若有所思地回道:“仔细想想的话,以往的预告信,最开始都是出现在受害者的附近。”
“没错,这次预告信却被直接寄到了报社,要求媒体先行刊登!这可不像是怪盗魅影的行事风格啊,以往他都是将预告信直接送到受害者本人手上的。”
“的确……这不像是怪盗魅影的行事风格。”目暮警官认同地点了点头,但随后他又发问道:
“可是毛利老弟,对方为什么要伪造预告信呢?”
“我想,寄信人的目的,应该是想要引诱真正的怪盗魅影去月影岛吧。”毛利小五郎端着下巴推测道,“寄信人很有可能是对麻生圭二的死亡存有怀疑,因此才选择伪造预告信,吸引真正的怪盗魅影去调查关于麻生圭二的事。”
“而且,伪造预告信同样也可以吸引到警方的注意,令警视厅重新调查麻生圭二的事件。”
“发给我的那封邀请函应该也是同样的目的,想让我这位名侦探来调查麻生圭二的死因。等等……这样一来的话,这两封信件会不会其实是由同一人所写的呢?”
不错啊,叔叔。没想到你的推理本事居然有所长进了!柯南在旁认同地点了点头,这一次毛利小五郎的推理跟他的想法大差不差,不过他倒不觉得这两封信件都出自同一人之手。
两封信件具备着鲜明的差异,一封借由媒体向全社会公开,另一封的寄送方式则相当私密;而且第二封信还特地注明了邀请毛利小五郎前来的时间——下一次满月。
“而且第二封信件的寄送目的,也未必真如毛利叔叔所推测的那样,是为了让他调查麻生圭二的死因。”
“下一个满月的夜晚,在月影岛上将会再次有影子消失,请你调查原因……”柯南在心中默念着第二封信件的内容,眉头紧皱在一起。
“这可比被媒体刊登出来的预告信要更像犯罪预告啊……难道说,预告信上所说的目标‘麻生圭二’,其实是在暗指第二封信件的署名人吗?”
在柯南仍然在挖掘着预告信上的信息时,毛利等人已经开始讨论起了抵达月影岛之后的工作安排。
“警视厅要求我们正常展开调查工作。”目暮警官说,“不必追求秘密搜查。”
“这样真的不会打草惊蛇吗?”毛利小五郎有些不理解警视厅的用意,“万一怪盗魅影为了自保而选择改变行动时间怎么办?这样子的话,我们的搜查不就没有意义了吗?”
“但是秘密搜查也是没有意义的。”中森银三无奈地叹了声气,“因为在情报方面,我们远远落后于怪盗魅影。”
“想想以往的案件吧,怪盗魅影总是能先我们一步发现犯罪行为,甚至是还没有发生的潜在犯罪,他都能提前洞悉。怪盗魅影一定有一张精密准确的情报网,我们就算秘密搜查,也不一定能够瞒过他的眼睛。”
“而且在毫无线索的情况下,秘密搜查也缺乏效率。”中森银三接着解释道,“之前江古田博物馆就表明,怪盗魅影跟怪盗基德有私交,他们之间相互配合的可能性很大。而怪盗基德恰恰是一个易容高手,能够完美模仿任何人的声音形貌。”
“那么与他有私交的怪盗魅影,自然也可以易容成任何人的样貌。以我的经验来看,想要破解这样的易容术,秘密搜查根本行不通。”
“说不定,怪盗魅影现在就潜伏在这艘船上呢!”说罢,中森银三就伸出手揪住了毛利小五郎的脸,扯得后者连连叫痛。
“快点放开手啊!”毛利小五郎甩开中森银三的手,捂着脸怒气冲冲地叫道,“你到底想干什么?”
“我只是想看看你是不是怪盗魅影伪装的而已。”中森银三对于毛利小五郎的痛呼毫不在乎,“根据我的经验,只有这种方法能够揭破基德的易容术。大侦探,你仔细想一想,秘密搜查能够使用这种验证手段吗?”
没法反驳的毛利小五郎只能扭头啐了一声,心中对于中森银三的恶感又增添了几分。
“总之,警视厅已经先行跟月影岛的村长打过招呼了。月影岛方面也会全力配合我们的调查。”目暮警官在最后总结道,“月影岛上的人员极其固定,居民相互之间都相当熟悉。怪盗魅影就算要伪装,应该也不会冒险伪装岛上的居民,所以我们要更加小心近日的外来游客,魅影很有可能就潜藏在他们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