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西岐,反了!
老熊喝酒误事,给小队招惹到了一个莫名其妙的敌人,虽然这个敌人魔性深重,绝对不是什么好东西,杀就杀了,可以理解为天道借他们的手惩恶扬善,但凤凰还是让老熊当着小队成员的面,念检讨书,保证以后不乱发酒疯。
老熊做出保证,以后再也不喝酒了!
考虑到冤死的蚩尤,对于他的这个承诺,大家只能信三成。
定风珠归小队共有,艾草则被凤凰收了起来,决定胜负关键的震天箭是她射出的,最大的战利品理应归她所有,两天后,艾草和乾坤弓、震天箭一起送回邓婵玉的本体这边。
一棵草,活了三千年,实在是不容易,最关键的是这棵草还有药用价值,直接当灵材去吃,实在是有点暴殄天物。
同样年份的灵材还有很多,但是具有药用价值的可是寥寥无几了。
开天辟地之初,那个时候生灵少,灵材遍地,年份都高得吓人。
现如今经历了神仙们无数轮的铲地皮活动,一块石头,一地沙子,破烂一样放在那放几千年,他们或许懒得看,但你说这棵草在关键时刻能够救命,神仙们分分钟就收走了。
三千年的艾草已经很稀有了。
艾草、牛黄......邓婵玉看着自己手中的奇物,再来几味药,她都可以开宝芝林了。
艾草不同于牛黄,艾草种下,来年能长出一大片草,牛黄?牛黄种下去,来年能出现几十头牛吗?
邓婵玉仔细打量,发现艾草内部还有细微生命力,当即就把艾草种进了翠光两仪灯的内部世界,算是这方世界天地破碎后的第一个生命。
把洪荒世界的某个东西移植到灯内世界的事她一直干得很谨慎,不谨慎不行,她小胳膊小腿,可不敢去试探天道的底线。
要说试探天道底线这招,玩得最好的应该就是西方二圣了,三清女娲绑一块都不如这两位。
欠钱的是大爷,欠着天道功德的两位圣人硬是仗着不要脸,不断试探天道和鸿钧的底线,最后更是把这一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阿弥陀佛发下殊胜四十八愿,观音菩萨发十二种大誓愿,药师佛发十二大愿,地藏菩萨发十二大愿,文殊菩萨发十大愿,普贤菩萨发十行愿......他们是把游戏规则玩明白了,道门这边比较起来,就差了一大截,没别的原因,就是脸皮不够厚。
女娲更是个要脸的,邓婵玉现在可不敢像西方教那么玩。
艾草是她的战利品,她自忖自己有完全处理的权利,这才移植进两仪灯的内部世界。
眼看分身那边没事了,她的心神又集中在本体这边。
分身的突破让她法力暴涨,至少节省二十年的苦功,但带有混沌特性的法力多少带着一点入魔的意味,远不如玄门法力安全可靠,整整四十九天的时间,她都在磨砺法力,当她眼眸中的血红色完全褪去后,又开始转化青阳真火为赤阳神火。
这种“直升60级”的速度快是快了,但是欠缺的东西也有很多,圣人对于弟子的要求可不是只懂“战战战”的杀人机器,炼丹、炼器、阵法、遁术等技艺都需要跟上,她天天陀螺一样,忙得不行。
......
神兽小队闯完祸就跑,非常刺激,更加刺激的局面留给纣王和姬昌处理。
大商现在可以说是四面开战。
东方,东伯侯正在讨伐叛乱的东海平灵王。
南方的邓九公还在和鄂崇禹鏖战,朝歌是准备让双方维持小规模战斗,既能打压鄂崇禹,又不会让邓家做大,每次提供的粮草都是刚刚够,邓九公领悟到了朝歌的意思,也就不急于把南伯候一下灭掉,拖拖拉拉,打了一年多,大商南方诸州县不断往南郡运输粮草、兵器、铠甲和药物,已经有点不堪重负了,南方的战斗规模必须进一步降低。
北方的闻太师还在打袁洪。
袁洪作为一个有传承的大妖,背后站着妖圣白泽,他是认识山河社稷图的,他怕这件先天灵宝,更怕社稷图真正的主人。
为了防止再像袁福通那样被山河社稷图直接卷走,他打得战战兢兢,连宾州这个大本营都弃了,带着七十二路诸侯,一直在利用地形和闻仲打游击。
北方沼泽遍地,瘴气横生,闻太师兵法学得再好,士兵再多,面对游击战也没辙,天天催促朝歌给他提供粮草,一时间后勤压力巨大。
东、南、北,三个方向都在开战,要是西岐再出现什么动荡,朝歌这边就难受了。
纣王君臣商议一番,决定对西岐进行政治压制,如果单纯的政治手段不管用,再上军事手段。
即使打仗,直属于大商朝廷的精兵也不能轻易动用,消耗附属势力的兵马,就是当前最好的办法。
纣王直接拍板,让之前被袁福通围了两个月,上个月刚刚被闻太师救出来的北伯候崇侯虎暗中做准备,一旦西岐竖起反旗,立刻带兵去讨伐西岐。
崇侯虎性格残暴,对境内百姓横征暴敛,北方二百诸侯一下子反了七十二个,他责任很大,商容、比干对这货毫无好感,正好废物利用,让他去打西岐,死多少人都和朝歌无关。
中谏大夫费仲私下又向纣王提建议。
当今天下,所有诸侯都给他费仲送礼,邓家那边一箱子一箱子的猛送,只有冀州候苏护不送礼,他就进言,让苏护也去打西岐!
纣王一听就答应了,冀州兵马众多,苏护父子又极有能力,正好辅助崇侯虎。
当即下了一道旨意给冀州城,让苏家父子也做好带兵讨伐西岐的准备。
......
纣王的圣旨到了西岐城,要召姬昌进朝歌,去干什么没说。
西岐君臣都认为这就是一道送人头的旨意,去了必死,近乎没有生还的可能,形势严峻到了这个程度,姬昌实在是苟不下去了。
将近一百个儿子,手下诸多文武大臣,以及西岐城的平民百姓,大家都希望姬昌能够往前迈出一步。
众意难违,尽管觉得太过仓促,姬昌还是提早了差不多十年竖起反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