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问政于张居正

没过一会,陈矩就把张居正带到了西暖阁,朱翊钧当即让张居正入座,随后缓缓道:

“张先生,修炼等事情虽然重大,但朝廷大政之事也不能拉下。早上的时候,你曾说建议增补内阁阁臣,朕思虑后觉得有些道理。就是不知你是否有合适的人选?”

看到皇帝开门见山谈起了内阁补员之事,询问起了他的想法,张居正也不隐瞒,直接回复道:

“陛下,臣觉得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吕调阳、吏部左侍郎张四维二人聪慧敏捷,为微臣持重,适合入阁任事。”

吕调阳?张四维?

朱翊钧闻言当即思虑起来,这两个人他都知道,只不过对于其中的张四维没啥好感,因为此人首鼠两端,最后更是背叛了张居正改革。

自己依稀记得,这个张四维其实很不赞同张居正改革,现在支持张居正,只不过是为了加官进爵罢了。

最后等张居正去世,他继任首辅之位以后,就秉承万历帝和一些守旧派官员意志,废止了张居正生前的许多改革措施,致使改革功亏一篑。

虽然他之后的行为可能也迫于历史上万历皇帝的压力,但这种背叛盟友的做法,让穿越而来的朱翊钧着实有些不满。

“张四维现在还是吏部侍郎,就算了吧。至于吕调阳,朕之前就听父皇说其深沈简谅,内辨而色温,于人不轻喜怒,事不轻可否,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倒是可以入阁为你副手。”

见皇帝毫不犹豫地将张四维给否了,张居正闻言微微一愣,但也没有说什么,当即点头道:

“陛下明鉴,吕调阳此人为人稳重,心忧国事,是一世大才。这次得入内阁,定可与臣齐心协力,为陛下革除大明弊端。”

朱翊钧闻言微微点头,这个吕调阳能力确实很强,历史上就是他向张居正建议,改革赋役,兴利除弊,并且推荐在全国推广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其实早在嘉靖年间就被提出来了,其目的就是将繁琐的赋税统一化,减少了赋税的征收,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富户逃避税款的行为,对朝廷的好处很多。

但这种事情对朝廷有利,对于许多有地位的勋贵大族无利,于是大明朝廷内部对此一直争论不休,各陈利弊。因而这一条鞭法的推行一直由某些地方官主导,实施范围也仅限于某些府、州、县,并未普遍实行。

吕调阳就看中了其中一条鞭法对于朝廷的好处,就建议下令清丈全国土地,清查溢额脱漏,重新厘定赋税,然后在这个基础上,采用一条鞭法,作为全国通行的制度。

因此对于吕调阳入阁,朱翊钧是一万個支持,听到张居正的建议,立马赞成起来。

只不过这一切都是开胃小菜,接下来讲的内容,才是朱翊钧跟张居正谈话的重点,只见其缓缓说道:

“吕爱卿的能力,朕是听父皇说过的,把他调入内阁,朕自然放心的,你们二人尽管去做即可,有什么事尽可跟朕嘱咐。

不过现在内阁人选既定,朕也就好奇了。张先生你在二十年前就对于大明弊政甚是了解,今日你为首辅,就是不知要如何改革,可有什么想法或者规划否?”

此言一出,张居正立马来了精神。

原本按照他的想法,他改革的想法跟计划是不能与别人和盘托出的,必须徐徐而行之才行。

特别是皇帝即位以后,他曾不止一次暗下决心,一定要将皇帝教育好,让其成为圣明仁君,等他百年以后,能够继续继承他改革的意志,将其改革的措施贯彻下去。

但这几日的遭遇,让他原本的想法支离破碎。

其中对于眼前这个九岁的皇帝的看法,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皇帝这段时期所展现出来的手段、才智,让他再也不敢等闲视之。他对于皇帝的定位也从未来改革的继承者,变成了其改革最主要的支持者。

因此他中午在文渊阁休息的时候,就决定把自己关于改革的想法和盘托出,以寻求皇帝的理解与支持。

“陛下,自我朝开国以来,目前已有二百年了。而国朝之初与今日情况迥异,沉疴顽疾也越发多了起来。如果要改革,就不得不按图索骥,明确今日大明之弊症,才能对症下药。而臣二十多年来一直在思考此事,发现大明弊政甚多,其主要者有三。

其一,便是国库空虚,朝廷财政难以度支。而国库空虚的最主要原因,便是田土被各地乡绅地主、官员、宗室等侵占。臣之前看过我朝之初的鱼鳞图册,发现洪武初年,天下田土八百四十九万四千顷有奇,弘治十五年存额四百二十二万八千顷有奇,其中缺额有四百二十六万八千顷。

这就表明天下有一半的土地是不交赋税的,就这还是孝宗朝的记录,现在怕是更加严重,试问如此下去,朝廷赋税从哪里来?,朝廷的用度从哪来来?“

朱翊钧听到张居正的分析就连连点头,财税历来都是是一国之基,没有钱什么也干不了,而当前大明所面临的就是这个问题。

大明的财政收入主要是以农业税为主,因此土地和人口是重中之重。

但经过大明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土地兼并已经十分严重。

之前的鱼鳞图册也早已不准确,纳税土地大多被士绅大族所占据,还有一部分则被皇帝以赏赐的形式拨给宠臣贵戚,甚至太监和宫女。

不仅土地如此,在劳役方面也是这样,社会中承担劳役的人丁数量也在不断减少,而且名不副实,即使册上有名,但大半也不知去向,册中有名,服役则无人。

而张居正的话匣子一打开,就停不下来了,只见他继续说道:

“而第二弊端则是人心紊乱,异端学说盛行。自正德年间,王王文成(王阳明的谥号)龙场悟道,大兴心学。其死后学徒动不动就聚众讲学。

更有其学徒王艮狂悖不羁,觉得心学就是率心而为,就是不受约束,自私自利,不服从朝廷制度,议论朝廷,反对官吏。认为无人可管教,能管教的只有他们自己。

因此臣认为,虽然心学也有些优点,但现在其弊端越发严重,导致许多官员因理学、心学分野,派系互斗严重,党同伐异者甚多。如果任其传播、不加约束,定会导致人心四乱,人浮于事,不利于朝廷大计。朝廷不可不查,不可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