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灵枢实验与人才(求追读)
海瑞原本想要言语,但见皇帝如此也只能作罢。只能跟随陈矩坐在一旁,观看场中的试验。
而此时的试验也终于开始了,只见十数人走上木盘,随即以两人为一组,每组各有一人手持木盒。
各组缓缓来到木盘中的凹槽处,恭恭敬敬从木盒中拿出一块晶莹剔透的玉石,虽然海瑞隔着老远,但看到后还是忍不住凝望出神。
“第四十五次灵枢试验,测试范围十五丈,灵玉使用量:八枚,目前灵气含量八成,特此记录。记录官:赵国璧、张鲸。”
赵国璧在木盘前拿着一个册子,边写边记录,等记录完以后,就对着朱翊钧拱手而拜,见朱翊钧微微点头后,便回望木盘上的众人嘱咐道:
“试验开始!”
话音一落,木盘上的诸人就将手中的灵玉,小心翼翼地放入早已放置好的凹槽之中,随后一路小跑下了木盘。
在场所有人此时包括朱翊钧、海瑞等人在内,都目不转睛望着木盘。
只见凹槽之中的灵玉越发明亮,连接凹槽的细线如同被唤醒一般,虽然看起来也没有异样,但能感觉到有什么在其中流动过,不可查觉。
而就在此时,海瑞突然感到一股暖流充盈在他周围,虽然不强,但感觉甚是舒服。
“海爱卿,你应该也感觉到了吧。”
朱翊钧瞬间就察觉出了海瑞的异样,当即打趣起来。不仅仅是海瑞感觉到了,就连他乃至在场所有人也感觉到了。
海瑞见状就要解释,但朱翊钧摆手让他先不要说话。而是对身后两人以及赵国璧说道:
“这个不错,果然将之前的金银线换一下就行了,如果想要存储或者导出灵气可以用金银玉石。但现在如果要传输灵气,金银反而不美了。
它们会边传输边存储,反而增加灵气传输的阻力,不利于灵气散出。现在用上铜铁线就好多了。不仅让成本也降低了很多,灵气传输范围变远了。
甚至就连我们这里都可以感受到灵气,这足以说明虽然测试范围十五丈,但实际范围远远大于十五丈,至少有二十丈左右了。朕看可以缩小范围试验。”
下面那个赵国璧闻言当即领命,随后又嘱咐人进行第二次实验。
“第四十六次灵枢试验,测试范围十丈,灵玉使用量:六枚,目前灵气含量八成,开始试验。”
伴随着赵国壁的命令,很快就有人上台,将最外围的灵玉剥离了出来。而坐在凉亭中的朱翊钧众人,突然感觉到灵气变得没有那么充沛,有些若有若无了。
“果然跟朕想的一样,使用铜铁线以后,其灵气范围大了许多,赵国璧。”
听到皇帝的召唤,下面那个侍从官赵国璧赶紧上前躬身道:
“微臣在。”
“这个实验很成功,由此我们就可以制造出不同大小的灵枢了。以后无论是想要多大范围散发灵气,都可以按照这個结构来扩大或者缩小。
下一步你跟赵士桢、陆子冈以及工匠继续讨论,看看有没有什么其他更合适的材质。另外最好算出灵枢散逸灵气的范围有多大,这样就可以进一步降低成本。”
朱翊钧的话周围人连连点头,随后他又对身旁的两个官员招呼道:
“赵士桢、陆子冈。你们二人果然想法多,之前将灵玉堆砌在一起,输出的灵气固然多,但其传播的范围是不够的。
你二人不仅要想出将其按照节点式摆放,再将灵玉连接起来,更是想出用铜铁线作为导体,最终让灵枢终于成功运行,朕要重重赏赐你们。”
“这都是陛下的提醒之功,臣等不敢贪功。”
一旁赵士桢、陆子冈二人看到试验成功也是一喜,但他们万万不敢把功劳揽在自己身上,毕竟自己也是按照皇帝的命令办事,他们只是负责执行罢了。
“呵呵,好了好了,就这样相互谦让起来,赵士桢、陆子冈,这件事是由你主办的,办的很不错,你们二人有什么请求就尽管提出来,朕今日就满足你。”
看到二人谦让,朱翊钧满是不以为意。
自从八月自己成功研制出灵玉开始,他有意派人或者出题考较人才,没想到经过一番考较,果然在翰林院与六部中发现了三个人才,可作为自己的试验帮手。
赵士桢就不用说了,陈矩等人找他的时候,他果然在国子监上学。因此被很顺利的带入西苑,其后面的表现也没有让自己失望。
他对于机械、计算、火器等方面的兴趣远远大于一般人,并且动手能力极强,很多自己有什么奇思妙想,只要给他说出来,他就会竭力实现,给自己省下了许多功夫。
不过跟历史上一样,赵士桢虽然动手能力极强,但他的兴趣点还是在火器上面。
朱翊钧也没有吝啬,平时或者作为赏赐,或者作为聊天谈资,他会不定时给他讲述一些前世火器的原理,这不禁激发起了赵士桢极大的兴趣。
再加上朱翊钧一直在摸索灵气的应用,赵士桢就突发奇想,想要探索灵气能否增幅火药或者是火器。
只不过虽然朱翊钧觉得这种实验固然很是新奇,也很有用。
但是现在在西苑试验火器着实有些危险,因此对此事他是一直压着,只让赵士桢构想,不让试验,不禁让赵士桢心急不已。
而陆子冈则是朝廷户部掌管军器局的郎官,他虽然位卑权轻,但是跟赵士桢一样,是一个少有的实用性人才。
当时朱翊钧出的题目,他居然做对了三分之一多,这着实让朱翊钧惊讶异常,于是也把他提拔到自己身边来。
而陆子冈平日掌管的军器局就是朝廷制造火器、盔甲兵器等的机构,因此他的动手跟实验能力也极强,跟赵士桢合作起来如鱼得水。
而之前记录试验的赵国璧,则是朱翊钧在翰林院挑选的人才。
他是去年科举二甲进士出身,平日在六部观政,但其天性聪颖,不仅科举八股写得好,对于算术等等也是精通。
当日朱翊钧出的题目当中,他是翰林院诸进士中答对最多的人,所以也被朱翊钧叫到西苑来。
而朱翊钧发现他不仅精通文史、数理,心思也十分缜密,做事仔细细心。因此就让他总揽一切实验事宜,做好记录工作。